文档介绍:内容
中医学及其特点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病因与病机
3
中医诊断与辨证
4
中药与方剂学
5
中医学及其特点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学科
“中医”概念的提出——西方医学传入我国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治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此处的中医指的是?
整体观念
、社会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中医学
两大特点
辨证论治
症(症状):病人具体的临床表现
证:中医对病人具体临床表现所收集信息的诊断概括
病:具体的疾病(名称)
中医学及其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哲学基础)
气血津液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古代医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阴阳交感
气血津液学说
一、气的基本概念
哲学范畴: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即气是构成世界
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特性:气不断运动、活力很强
二、气的生成
(一)来源:
1、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
2、水谷精气:脾胃
3、自然界的清气:肺
(二)生成过程: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气之根。
中医基础理论
三、气的功能
(一)推动作用
(1)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起推动,激发和促进作用;(2)推动血的生成和运行;(3)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温煦作用:是指气对人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血液津液的运行具有温暖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三)防御作用:气有护卫肌肤,抗御外邪的作用,还具有驱邪外出的作用。
(四)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津、精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