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栀子豉汤.ppt

格式:ppt   大小:90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栀子豉汤.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17/12/2 文件大小:9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栀子豉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栀子豉汤证
伤寒论
栀子豉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心中懊憹,按之心下濡,心烦不得眠,起卧不安,饥不能食,欲呕不得呕,舌稍红,苔薄黄,脉数或小滑。证情较重者可见发热,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病机
栀子豉汤证属余热留扰胸膈和胃的证候。称
其余热,提示邪热不盛,因此温病学中本证
亦见于热邪初传气分,说明邪热尚未炽盛。病
邪侵犯的部位,称其胸膈,是指病邪虽在里,
但非深积肠胃,有向外向上达泄之势。
本证邪热侵犯的部位当是胸膈和胃,虽无病
邪结聚,但邪热留扰是存在的,故见心中懊
憹,但按之心下(胃脘)濡而不硬。胃不和则
卧不安,故见失眠等症。余热留扰,气机阻
滞,轻则胃脘部(即心中或心下)胀满不适,
甚则窒塞感或疼痛。气机阻滞的程度与邪热轻
重呈正相关。
伤寒条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76)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28)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375)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76)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79)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0)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393)
词解
《医宗金鉴》:未经汗吐下之烦,多属热,谓之热烦;已经汗吐下之烦,多属虚,谓之虚烦。不得眠者,较烦尤甚,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也。烦,心烦也;躁,身躁也。身之反复颠倒,则谓之躁无宁时,三阴死证也。心之反复颠倒,则谓之懊恼,三阳热证也。懊恼者,即心中欲吐不吐,烦扰不宁之象也,因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所致。既无可汗之表,又无可下之里,故用栀子豉汤顺其势以涌其热,自可愈也。
成无己注解
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谓之虚
烦者热也,胸中烦热郁闷而不得发散者是也。
热气伏于里者,则喜睡,今热气浮于上,烦扰阳
气,故不得眠。心恶热,热甚则必神昏,是以剧
者反复颠倒而不安,心中懊恼而愦闷。懊恼者,
俗谓鹘突是也。《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
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郝万山注解
太阳病误治后使无形邪热蕴郁胸膈,留扰心胸。郁热扰心,轻见心烦不得眠,心烦则不能闭目静心,“眠”指睡觉,闭目。因为心烦,瞪着两个眼睛,不闭眼。“若剧者”:就是严重一点的,“反复颠倒”:碾转反侧,坐卧不宁。“心中懊恼”:心中烦郁,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