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全国水文测站编码.doc

格式:doc   大小:47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水文测站编码.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2 文件大小:4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水文测站编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文测站编码
水利部水文局
二○○二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1986年,水利电力部水文局颁发了《全国水文测站编码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1990年对该《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水文部门按《试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国水文站、水位站、降水(蒸发)站进行了考证、定位和编码,为各地建设水文数据库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存在一站两码的问题。随着全国水文数据库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总结原测站编码规定的基础上,对《试行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按8位码体系补充和统一水质、地下水以及其它站类的编码是非常必要的。统一和标准化的站码体系是利用网络技术形成全国完整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的前提。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积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平台,实现水文站网建设、运行、管理和水文资料分析、处理、管理的信息化,以及面向社会建立各类服务系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数据库的查询、检索和地理信息系统漫游、查询过程中,测站编码的唯一性是至关重要的,它代表了水文测站在信息系统中的唯一身份,有关该测站的所有信息,都可通过该身份得以识别和调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基于这一思想,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对已编水文、水位、降水(蒸发)站编码中的一站两码现象进行修正;补充水质、地下水以及其它站类的编码方法;对以往编码应用中的疑问和存在问题进行规定。
测站编码主要用于标识测站在流域水系中的地理位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和测站编码虽有密切联系,但又非编码本身功能所能解决的问题,对此应该通过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和编制有关应用程序去解决。
对各地现行水文数据库中存在的,与本编码方法抵触并涉及到数据录入、处理、存贮和检索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有关对照关系,编制有关应用程序,进行适当处理:
1 关于一站两码代换为一站一码的问题
目前各地正在使用的测站编码中,凡水位、水文站包括降水、蒸发观测项目的,均单独作为降水(蒸发)站另行给予了编码,即存在一站两码情况。,要求废除其相应的站码,统一改用其所隶属的水文站或水位站对应的站码。同时修改站标题表中对应的原测站编码。
对这部分测站,可建立新旧站码对照关系表,编制查找、转换程序,自动换码。
2 关于上、下游测站关系问题
在电子地图上,测站与测站之间的上下游关系一目了然。(1)规则,从测站编码中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测站上下游关系,但是对同一测站施测多种项目的情况,,将采用唯一的优先级高的测站的编码,这样在按水文测验项目构成的各单项数据库中,这部分测站的编码排序会不完全反映上下游关系,对此可通过建立测站与测站之间上下游关系表,编制应用程序来处理。
3 关于测站编码的统一问题
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文测站编码系统,是水文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采用的报汛水情站号(5位数字码)和一些地区自行拟定的水质、地下水站码,都应与本《编码》规定的8位码逐步趋于统一。
报汛改用新的站码,由于位数增加,拍报方法需要相应改变,这个问题,牵涉的面很广,需要慎重处理,逐步解决。在此期间,先用两种站码对照索引,经过一段熟悉过程再改新码。何时改用新码,另行统一规定。
目录
1 目的 1
2 原则 1
3 测站分类 1
4 适用范围 2
5 码型 2
6 编码程序 4
7 编码分工与管理 10
附表1 测站编码一览表………………………………………………..11
附表2 测站编码查对统计表
…………………………………………..12
附表3 测站编码综合成果表…………………………………………..13
附录1 全国江河流域水系区划代码和测站(不含水质站、地下水
站)编码单位一览表…………………………………………16
附录2 全国江河流域水系区划代码与地下水站、水质站及其它站站
码分配一览表………………………………………………..24
1 目的
加强水文信息的统一管理,便于水文信息的综合应用,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水文测站编码系统,以推动水文信息的标准化建设和适应水利现代化和信息化需要。
2 原则
测站编码仅用于标识测站(断面、测井)的地理位置,在信息系统中用来代表唯一的水文测站。
测站编码的设计以水文系统多年来沿用的全国江河流域水系区划为基础,统一进行编制。
一个测站不论有几种观测项目,原则上只编一个站码。对拥有多个河道测验断面的测站,每断面应单独编码。
力求简明。编码系统在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码长最短,但须为今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测站编码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3 测站分类
本《编码》将水文测站分为6类:
(1)水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