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01月
汇报内容
1
基本概况
2
方案比选及论证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基本概况—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316国道由城市外围逐渐演变为市区道路,过境交通穿越城市中心城区,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而城市交通采用信号灯控制管理又降低了过境交通的通行效率;同时过境大型车辆穿越城市造成一定交通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矛盾,拟在城市南部新建316国道复线,以从城市外围分流过境交通。
一、基本概况—项目地理位置
316国道复线C线
316国道复线A线
一、基本概况—建设条件
地理位置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人口约352万。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南靠神农架,西连巴山脉,北系秦岭脉。
经济
2013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
交通
十堰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随着火车提速,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十天高速穿市而过,在建的十房高速,谷竹高速,郧十高速,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2012年12月8日奠基的武当山机场,武当山机场预计2015年通航。
2014年8月,我公司安排本项目设计人员及工作计划;
2014年9月9日,我公司技术委员会就该项目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搜集更详尽的资料,并指出设计原则及方法。
2014年9月14日,本项目组就现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内部讨论,需加强起止点论证、竖向设计和横断面比较。
2014年9月25日,我公司设计人员将本项目阶段性成果向规划局汇报。局领导提出更明确要求。
2014年10月22日,业主指示按9月方案汇报中的C线为推荐线路进行深化设计,其余线路可做备选研究。
2014年11月,地形图搜集完备后,本项目组认为原B线方案投资过大、绕行过长,将C线作为推荐线路,A线作为备选进行方案优化。
2014年12月,我公司完成本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二、方案比选及论证-方案研究过程
依据《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
1)加强南部乡镇和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增加通道数量,提升道路级别,与北部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2)十堰市各组团呈东西向带状排列分布,在组团内部,结合白二河、马家河、茅塔河、犟河等河道建设滨河绿地,形成沟通城区内外的绿化空间;
3) 完善高速公路、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实现乡镇通干线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的通达深度,注重高速公路网、区域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三者之间的相关衔接,以及公、铁、航、水多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十堰市域公路网络现代化。
提出A线和C线两个方案。
二、方案比选及论证
十堰生态和景观资源丰富,市域内交通设施通道规划和建设应充分重视对各种保护区的影响,本次方案设计选线遵循以下原则:
1)建设环保选线的原则,选线尽量避免穿越各种保护区,并禁止穿越保护区的核心区;
2)公路线位需兼顾交通与生活功能,通过本项目建设能够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3)拟建公路总体为东西走向,而大巴山横跨南北,选线尽量结合地形,在满足功能和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隧道、桥梁、挡土墙等工程构筑物,以节约投资。
二、方案比选及论证—选线原则
设计标准
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
双向四车道
设计时速60Km/h
路基宽度:35m(城市主干路)、20m(一级公路)
总体设计原则
满足城市道路及一级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尽量降低造价。
二、方案比选及论证—设计标准
二、方案比选及论证—主要技术指标表
内容
单位
规范规定值
设计采用值
主干路
一级公路
A线
C线
设计车速
Km/h
60/50/40
100/80/60
60
6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m
1000
/
/
/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
m
300
200
125
125
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
m
150
125
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
m
150
300
142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
m
100
1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50
50
50
50
停车视距
m
70
75
75
75
最大纵坡
路基段
%
5
6
6
6
桥梁段
%
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