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与地坛
史铁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史铁生生命的绿色!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通过解读地坛景物对“我”的启示,领悟史铁生从颓废到奋起这一心理变化过程。3、明确生命的意义,培养我们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以景物描写为载体,分析地坛给“我”的启示,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我与地坛》
■《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
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
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
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
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
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
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
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作者、作品简介
人的一生就如这洪水奔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我
要
扼
住
命
运
的
咽
喉
,
他
休
想
使
我
屈
服
!
公园前身的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够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1、宿命( ):
2、坍圮( ):
3、玉砌雕栏( ):
4、亘古不变( ):
5、颓墙:
6、肆意( ):
7、隽永( ):
8、恪守( ):
9、捋触须( ):
10、熨帖:( )
sù
唯心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等由命运或天命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
tānpĭ
倒塌,坍塌。
qì
用玉雕刻的台阶、栏杆。砌:台阶。
gèn
整个古代没有变化。亘:空间和时间延续不断。
颓:坍塌,倒塌。
sì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性子做。
juàn,另同“俊”(jùn)
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
kè
严格遵守。恪:谨慎而恭敬。
lǚ
yù
表示心里平静。
检查预习
另读“熨”(yùn),如“熨斗”。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地坛
问题
浮夸的琉璃被剥蚀了,炫耀的朱红淡褪了,而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样的地坛对作者造成了怎样的情感冲击?
落寞与沧桑渲染着生命凝重、滞涩、艰难的底色。“我”的痛苦被呼应、召唤出来,在这里尽情地铺展、蔓延、释放。苍幽与蓬勃则激励着“我”坦荡地对待命运,倔强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