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游戏的利与弊
蓝鲸游戏让青少年一步一步走上错误!!!!!
游戏可以调养身心
在学习之余放松
游戏可以缓解压力
游戏可以锻炼反应力
有些游戏可以锻炼智力。。。。
是利大
玩游戏会沉迷
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有些游戏会让人堕落于深渊
。。。。
还是弊大
使用随机点名助手点人, 正方先说,之后到反方
每人有三十秒的辩论时间
最后以举手投票的方式宣布哪一方获胜
举手多方获胜
一些科学家正在寻求其他途径来帮助改善视力。其中一个思路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通过玩电脑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人的视觉的产生,既需要眼睛来接收信号,又需要大脑来翻译这些信号。一些科学家认为,电脑游戏能够改进人脑对眼睛所收到的信号的翻译,从而让人们的视觉得到改善。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达芙妮·巴韦利埃(Daphne Bavelier)是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之一。她发现,她的学生里有一些人很爱玩电脑游戏,而这些人在视力测验中的成绩超出预期。过去十多年里,巴韦利埃的实验室一直在关注电脑游戏对人脑的影响。他们发现,电脑游戏对视力的一个主要改变在于“对比敏感度”。这是人眼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的能力。或者说,你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或者在夜晚开车,就要依赖于对比敏感度,这样才能分辨出环境中某一个比其他地方略暗的物体。
   巴韦利埃在研究中发现,动作类电脑游戏的玩家在对比敏感度上强于非玩家。而非玩家只要玩很短一段时间的游戏,对比敏感度就会获得显著的提升。在他们的实验里,非玩家每星期玩六个小时的游戏,连续玩九个星期,对比敏感度就提升了43%。
正方材料
半年前,巴韦利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她的最新研究结果:玩《使命召唤》和《虚幻竞技场2004》这些动作类游戏的玩家,其学习能力强于玩非动作类游戏的玩家。
   比如在COD中,玩家们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形和迷宫中发现敌人并将其击毙,这使得玩家们在复杂画面中搜索细节的能力得到锻炼,大脑处理、旋转、分辨图像的能力增强。巴韦利埃发现,这一提高能够持续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并有可能对认路、研究化学反应和建筑设计等行为产生帮助。
   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安德鲁·斐比斯基(Andrew Przybylski)也对电脑游戏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游戏除了开发大脑,还能够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他通过一份采访了英国5000名10至15岁少年的调研数据,对受访少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评价。这些评价的因素包括了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同龄人相处如何,对有困难的人是否会伸出援手,是否有注意力不足、多动的症状。
   分析结果表明,比起其他群体(比如那些从来不玩电子游戏的儿童),每天玩不到一个小时电子游戏的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社会交往的能力更强。同时,这些少年的心理问题较少,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症状也较少。
好奇心是获取知识的最好的老师,游戏也可以激发玩家们的好奇心。游戏中有很多隐藏的秘密,你可以通过寻找线索找到答案;游戏通过得分进行奖励,可以进一步提高好奇心。
准确度是现实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玩家们控制的角色一边移动一边发射子弹,这就要求玩家们控制鼠标和键盘的精确度。在很多游戏中都会要求玩家们利用终端设备进行射击,这就是提高灵活性和准确度的很有效的方法。
2017年2月26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乌斯季伊利姆斯克,两名女孩——15岁的尤利娅·康斯坦丁诺娃和她16岁的朋友维罗妮卡·沃尔科娃,从14层楼的楼顶上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两名在事发现场录制“死亡视频”的十多岁男孩被警方逮捕。[4] 
在这起惨剧发生之前和之后一天,俄罗斯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2017年2月25日,赤塔市一名14岁女孩卧轨自杀;2月27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15岁女孩叶卡捷琳娜从5楼跳下,摔落在雪地上,身受重伤
。《百度:蓝鲸死亡游戏》
反方材料
90后玩110分钟DOTA猝死尸体在侧旁人照打游戏
太悲剧!大学生网吧通宵玩游戏结果不幸猝死
36岁男子网吧打游戏时猝死两天后才被发现
男子连续玩游戏22小时后死亡:网友目睹全程
连打游戏十多小时 27岁女子凌晨猝死
“蓝鲸”游戏这个由俄罗斯一位大学生发明的死亡游戏,要求网络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种种自残行为,并最终完成自杀的任务。虽然游戏的描述令人瞠目,却被全球多个国家的青少年追随。在游戏的“蛊惑”下,已有多名青年男女心甘情愿赴死;虽然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经锒铛入狱,但仍无法阻止“蓝鲸”出没在全球诸多国家。
“蓝鲸”游戏
“‘4:20叫醒我’是游戏的另一个名字。每天早上4:20起床是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游戏的基础。这一游戏内容从生理层面对参与者提出了要求,它对参与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