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片两片三四片,四片五片六七片;八片九片十多片,飞入花丛都不见。”
——无名氏《咏雪》
回眸一笑魅力顿生神木第九中学——高勇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结尾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完成,是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升华,是作者感情的凝聚。
【例谈六种结尾方式】
一、名言引用式的结尾
巧引妙用,言简意赅;名言警句,启迪人心。
举例一
如引用诗句写《创造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如引用歌词写《21世纪,你美吗?》的结尾:“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如何,我的心中都有一首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拥抱着你的梦,让我们的笑容拥抱着明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二、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抒情议论,言近旨远。
举例二
如《花市》的结尾:“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又如吉林省一考生作文《花样年华》的结尾:“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它贯穿于奋斗与拼搏的历程中。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三、升华主题式的结尾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白居易言:“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中结束时,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来揭示中心、点明意义、拓展内涵,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尾由于以全文内容为依托,其实是中心的“明现”、“再现”或“复现”,能更好地彰显主题。
举例三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了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又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的结尾:“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强调指出能力大小次之,关键是要有这种精神,发人深思。)
明确
文学写作有那么个原则:是什么,就不是什么。
比如:我们看到粉笔,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说它是奉献,是牺牲,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如果运用这种意化思维,将一个对象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样收束文章,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