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学习要点
概况
铁代谢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
一、概况
是一全球性疾病
WHO--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10%~20%
亚、非洲的一些不发达国家>80%
发达国家:育龄妇女、儿童达20%~40%
占各类贫血的50%以上
IDA?
——体内用来制造血红素的贮存铁
消耗殆尽,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出现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铁的功能
合成血红蛋白
参与一些酶的合成
参与肌红蛋白的合成
原卟啉
铁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三、铁的代谢
铁的分布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转运和储存
铁的排泄
铁在体内的分布
血红蛋白铁
65%
某些酶系统
肌红蛋白
15%
组织铁
转运铁
%
20%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贮存铁
细胞内铁
细胞外铁
肝、脾、等
骨髓
转铁蛋白
Fe+++
Fe+++
转铁蛋白
Fe+++
Fe+++
血清铁
转运铁
=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TIBC)
量
转铁蛋白饱和度= \ 100% =33~35%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铁代谢的几个重要概念
外源铁:食物----动物的肝、肾、肌肉、血液、蛋黄(血红素铁)海菜、紫菜、木耳、香菇(非血红素铁)等。
铁的来源和吸收
内源铁:
珠蛋白
铁
胆红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动态平衡
吸收率: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
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
影响因素:
体内铁贮存量:
食物铁状态:二价铁较三价铁易吸收
胃肠功能:酸碱度
药物影响:
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鳌合物,使铁吸收减少75%。
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