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怀李叔同先生
一、导入:
“想不到,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引入国内的人;想不到,他在东京的舞台上演出过《茶花女》,扮演的不是阿芒,而是女主角玛格丽特;想不到,他是才子,是艺术家,本该落拓不羁,却偏偏是个最严肃、最认真、最恪守信约的人;想不到,他在盛年,三十九岁,日子过得天好地好,却决意去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王开岭《悲欣交集》)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
这句话还有一个更通俗的说法:“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欣赏是什么?按《辞海》里的说法:欣赏就是领略、观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美好的东西往往简单,就像一粒沙,半瓣花,很容易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放慢脚步,学会欣赏。
文学欣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语文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品味沙里的世界,感悟花上的人情,那么文学作品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二、感知
1、李叔同先生何许人也?其人生经历如何?
2、在作者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在写作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
4、文章中有没有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小事呢?
5、作为亲身聆听过先生教诲的作者对李叔同先生的感情又是如何?
教音乐课时:很早到教室(温而厉);对待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吐痰、放屁、鞠躬、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
在旧上海时:彻底做翩翩公子;
在日本留学时:扮演茶花女;彻底做一个留学生;
学道学佛时期:学道——断食17天,学佛——书信、小虫。
五幅肖像描写:第5节的肖像:“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第6节的肖像:“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
第7节的肖像:“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
第8节:绝食后之像。
第9节:“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在《怀李叔同先生》中,无论在哪个场景或事件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读到与“严肃、认真”有关的字眼,这是一位“温而厉”的老师,无论他对待吐痰在地板上的学生,对待放屁的同学,还是他当留学生,学佛学道的时候……他好比一个全能的优伶,他的成功,也就在于他的细微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对待细微处的讲究。而这个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出现在我们面前,正是作者独到的细节描写的功劳,使我们从细微处见真实。
补充:其弟子吴梦非曾回忆道:“弘一法师的诲人,少说话,是行不言之教。凡受过他的教诲的人,大概都可以感到。虽平时十分顽皮的一见了他老人家,一入了他的教室,便自然而然地会严肃恭敬起来。但他对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的,这真可说是人格感化了。”
戏剧家欧阳予倩曾领教过李叔同的认真守信,在他笔下,李叔同惜时如金:自从他演过《茶花女》以后,有许多人以为他是个很风流蕴藉有趣的人,谁知他的脾气,却是异常的孤僻。有一次他约我早晨八点钟去看他……他住在上野不忍池畔,相隔很远,总不免赶电车有些个耽误。及至我到了他那里,名片递进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