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诈骗
目前,诈骗活动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公共秩序的涉众型犯罪。警方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发现,诈骗分子多冒充政法机关、金融调查、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市民保护财产安全的急切心理行骗,手段极具欺骗性。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诈骗分子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警方提出“六不”防骗口诀,即“家庭情况不外泄、飞来横财不动心、迷信活动不参与、偶遇路人不亲信、陌生来电不理睬、网上操作不盲目”。现将各类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和防范对策予以公布,请广大群众互相转告、互相提醒,提高防范意识,让诈骗分子无可乘之机。
一、虚假信息诈骗(一)电话诈骗
要熟记一些专用号码,比如移动客服是10086,电信则是10000,记住这些号码,一旦接到有类似通知户主手机或座机欠费的电话、短信,就可以毫无疑问地挂断或删除。
(二)手机短信诈骗
二、街头诈骗 (一)捡钱平分诈骗
诈骗分子一般三人以上组成诈骗搭档,他
们事先经过周密策划,选择在银行、邮局或医
院等群众易携带大量现金的场所物色对象。诈
骗分子选择的作案对象一般为中老年人为主,
并且女性居多,先在银行内窥探单身存、取大
量现金的人,然后尾随跟踪到路边或汽车站附
近或僻静路段,预设圈套。总的说来,整个诈
骗过程分为六步:即“掉、捡、分、缠、调、溜”。具体描述:诈骗分子A在事先
物色好的作案对象前“掉钱”, 诈骗分子B“捡钱”, 诈骗分子 B给事主看厚厚
一叠钞票,这些钱中,除了前后两张为真币外,当中夹放的多是裁剪整齐的纸、
银行练数钞的假币或冥币。诈骗分子会说是刚才捡的,并以“见面分一半”为诱
饵骗事主到某偏僻处与其“分钱”。在分钱时,诈骗分子A找来问谁捡到了钱,然
后执意认为事主捡到钱,进行“无理纠缠”。事主被逼拿出或被搜出自己的存款
与其理论,一时也难以说清。这时诈骗分子C充当“中间人或证人”出现并从中调
解时,C借混乱之机将事主的钱掉包后与同伙溜之大吉。在争执的过程中,骗术一
旦被事主识破,事主不上当,这伙人干脆就直接翻包检查,从而趁机盗取钱财,
更有甚者直接就抢包。除了分钱外,诈骗分子还会以金银首饰抵押、中奖、许诺
给高额利息回报等手段骗取当事人钱财。
(二)迷信诈骗
重要提示: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年老人、妇女以及疾病患者等,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相信科学,有病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相信“天降灾祸”等迷信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