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鱼我所欲也.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我所欲也.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2/5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我所欲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鱼我所欲也》讲学稿
2010-12-09 21:22:01|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九上)19《鱼我所欲也》讲学稿

周星期班级姓名座号小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具准备录音机讲学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一箪食(dān) (5)蹴尔而与之(cù )
,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5. 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字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古:超过今:很十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古:祸患,灾难今:害(病)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古: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