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上生物期中后知识点复习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6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上生物期中后知识点复习 PPT课件.ppt

上传人:iluyuw9 2017/12/5 文件大小:4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上生物期中后知识点复习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4. 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鸟类和昆虫能在空中飞行或滑翔;其它陆生动物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水生动物以游泳为主。
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觅食、寻找适宜的生活和生殖场所等)。

鱼依靠鳍来游泳和平衡身体;
飞行昆虫依靠翅振动飞行,依靠足进行跳跃、爬行;
一些爬行动物(蜥蜴、乌龟等)依靠的四肢爬行;
鸟类依靠翼进行飞行;
哺乳动物依靠四肢行走、奔跑、跳跃;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骨连接和骨骼肌(或者
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三部分组成。
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在运动时骨起杠杆作用,骨连接是枢纽,
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脊椎动物的运动由神经系统调控,由多组肌肉群
合作完成。

人和动物运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自ATP
例如:鸟的飞行、萤火虫的发光、电鳗的放电等
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ATP提供的。
18. 动物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动物的行为主要:有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
为、社群行为以及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行为。
(辨别、举例)
练一练:
“新婚之夜”,雌螳螂常常将雄螳螂残忍地吃掉。雌螳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生殖行为 D 捕食行为
( )
1、蚂蚁 2、菜粉蝶 3、蜜蜂 4、狒狒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 蜜蜂的群体 B 大象的群体 C 狮子的群体 D 蚊子的群体
:
(1) 北风吹,雁南飞觅食行为
乌贼遇敌害释放墨汁迁徙行为
蜜蜂的群体生活防御行为
孔雀开屏社群行为
北极熊捕鱼生殖行为
(2)黄鼠狼偷鸡生殖行为
丹顶鹤的迁飞防御行为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迁徙行为
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内社群行为
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觅食行为
19.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称
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
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称为
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后天性行为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
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
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
真菌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的特征是:传染性和流行
性。传染病的主要类型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
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SARS
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甲性肝炎、蛔虫病
血液传染病
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淋病、沙眼
第三单元健康的生活
注意:
控制传染源如得病个体的集中收治、给生病的人打针
吃药、隔离疑似病人等。
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打扫环境卫生等。
保护易感人群如给易感人群吃预防药,打预防针等。
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使人或动物得病的是病原体,得病的人或动物或携带者是传染源。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的区别:携带病原体,此病原体以后会影响该携带者的(如艾滋病毒携带者)若携带但对自身没有影响的为传播途径(如苍蝇、蚊子等)
练一练: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甲肝病毒 B、已被感染甲肝病毒的患者
C、甲肝患者用过的餐具 D、甲肝患者的排泄物
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病毒 B、寄生虫 C、蚊 D、细菌
3、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带菌者
4、经医生确诊,小红患了严重的细菌性的痢疾,医生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A、患者送传染病院治疗 B、暂时谢绝探访
C、对患者的家属投药预防 D、对患者进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