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亦庄亦谐亦古亦今
一、道可道,非常道
2009年湖南艺术节于9月在长沙、株洲等地举行,期间看了几台好戏,其中之一就是湖南省祁剧院与衡阳市祁剧团联合演出的《梦蝶》。
内容方面,它虽然是沿袭了明代谢国的《蝴蝶梦》、京剧的《大劈棺》和其他相同题材的剧目,但是其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定位,人物关系的交织,情节的推动,细节的渲染,结局的处理,都有所进步。特别是将两个错位性冲突人物庄周和田氏的个人性格特征以及在特定环境中变化的分寸处理得较好,可以说是自有“庄子试妻”题材的剧目以来,第一次比较完美地对庄子和田氏给予了合适的定位,整体升华了该题材的积极意蕴,用戏曲的方式演绎了一个别致的人间故事。
形式方面,它的唱、做、念、打(舞),灯、服、道、效等,既较好地继承、发扬了剧种特色,又较好地运用现代戏剧观念和有关的艺术、技术、物质手段予以烘托,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作品。
总之,该剧是以一个大人物奇人物,一桩小事情怪事情,一个老剧种大剧种、一种新观念新手法演绎的一出“亦庄亦谐、亦古亦今”的好戏。
它的好,相信其他的观众、专家、领导见仁见智,还会有更多的赞誉。我这里特别就它目前我认为的不足并结合自己对今天戏曲大剧种的生存状态,抒一家之见。
二、名可名,非常名
首先我要谈的是剧目时间,该剧演出约有140分钟,我认为偏长了。中国近几十年的单本戏曲剧目演出时间一般为180分钟,现在有趋向150分钟的走势,但是社会进步到今天,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单项文化消费的时间肯定是要与之同步。说远点,同在剧场欣赏的电影故事片原来的时间长度约为150分钟,现在多为90分钟;说近点,同为舞台艺术的当今的旅游晚会,一般为60分钟。为什么其他类似文化消费时间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应该是上述的社会原因所起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的新编戏曲剧目不少,各种进步、创新的元素较多,但是“剧情太慢,节奏拖沓”是普遍而长久的批评。很多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戏曲院团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生产了一大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一定观赏性的新的戏曲剧目,但是绝大多数不能进入日常演出市场,特别是城市的演出市场,单项剧目时间太长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原因。戏曲舞台剧目要存活下去,它的演出的时长理当调整,适应今天社会文化消费的习惯。考虑戏曲剧目要讲清一个故事
,表现一种风采,打动一番人心,我认为以90分钟左右为宜。
形式方面,该剧角色的唱、做、念、打(舞)时有出彩之处,但是通观全剧,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没有特别的可圈可点之处,说得更白点,似乎暂时没有可以形成经典的段落。中国戏曲的形式特征就是“以歌舞演故事”,是用本剧种或某些演员的独门功夫来表现。为什么没有特别的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一、二度创作过程中,编剧、编曲、导演、演员等方面如何结合剧情、剧种、特别是演员的能力而量身定做,如同其他艺术领域“包装明星”的做法,其实中国戏曲,特别是在京剧的鼎盛时期就做过此类工作。
形式的其他方面,如灯、服、道、效等,我个人认为有条件的剧目、剧团、剧场尽可以“奢华”些,但影响演员表演的任何辅助手段的使用应慎之又慎,简之又简。中国戏曲形成后的辅助手段的“简”,固然有当时的物质条件差,演出场地小,流动演出多等种种原因,但是阴差阳错形成了“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艺术特征。该剧在舞台中部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