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古陶瓷辨伪.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古陶瓷辨伪.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古陶瓷辨伪.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传统鉴定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放大镜、手电筒等。科技鉴定法主要是通过现代高科技仪器、仪表,对被鉴定瓷器进行物理、化学的分析,以期得出一个肯定的定量化的结论。
传统鉴定法的优点是方便、简单、经济。鉴定过程是通过对被鉴定瓷器的直接观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一个较为直观的结论。其缺点是不能十分客观,有情绪化的色彩,如果自己资料库数据、经验、感觉不准确,得出的结论也就会不正确。另外,传统鉴定立论本身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传统鉴定的是器形、纹饰、重量,而现代仿品又都是在这方面力争与古陶瓷一致。造假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只要器形纹饰过关和有人埋单,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胎、釉、彩料上去研究。
科技鉴定的优点是准确、迅速,有数字标准,可量化定性,没有人为的情绪化成分。其鉴定原理是从物品的材料组成、自然辐射、同位素蜕变及釉面老化等自然因素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个定量的结论。其缺点是鉴定费用较高,原始数据库的资料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鉴定结果。

古陶瓷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统鉴定学有人称之为“眼学”,笔者觉得这种提法不够严密,抬杠地说任何一种鉴定方法都要用“眼”来看,重要的是你用“眼”来看什么,你视线中的靶点是什么?
众所周知,目前所有教科书中,器形和纹饰是辨伪主流,一些初学者也只能从教科书中按图索骥。当然以器形和纹饰进行辨伪是前辈们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但若以此作为辨伪的惟一标准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尤其是现在各种高科技手段被用于造假,若仅以器形和纹饰作为辨伪依据,打眼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器形和纹饰虽然传递着一定的时代气息,但现代人运用高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进行仿制。
2. 器形和纹饰虽然代表着时代特征,但它代表的是时代总体特征,针对个体而言是有一定随意性的。这就如同我们写字一样,心情舒畅,字体工整流利;情绪郁闷,字迹晦涩。另外,古时制陶艺人都是师徒相传,徒弟和师傅所制作的器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差异的,但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如果仅从器形和纹饰上判断,我想不会有多少人认可徒弟那不成熟的作品。就如同内蒙古集宁市古集宁路窑藏遗址出土的釉里红玉壶春瓶,从器形上看,它不是典型的元代风格,如果不是出于窑藏,把它放在潘家园地摊上,恐怕没人敢认。

3. 用器形和纹饰进行辨伪,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而且会融入一定的个人情感,充满了神秘色彩。众所周知,传统书画鉴定主要是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但对艺术风格的理解,不同的人又会受自身学识、经历、喜好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它的个体随意性较大。一张“名画”两个顶尖级鉴定专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样的例子在古玩界太多了。
4. 既然传统“眼学”受到了挑战而高科技鉴定又是高不可攀,那么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应如何做?换句话说,古陶瓷鉴定到底应以什么为依据?我们需要首先搞明白目前古陶瓷造假过程中什么东西可仿,什么东西不能仿。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笔者以为有一个新的切入点,即古陶瓷材料鉴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