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2/5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论文
.freelail、BBS、QQ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使用Web在全球资源页面上自由地移动,通过几乎无处不在的横向链接(树形分支检索)或纵向链接(导航)随时随地完成陌生访问;在线信息仓库和收藏程序以多媒体方式使用户读取、传受交互等更为方便快捷,并由此建立起满足或超过自身需求的海量资源联络。在这里,网络、资源、信息、人(传者和接者)等都是传播的内容和介质。传播介质的泛化倾向,使图书馆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播源和传播介质功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增长空间,使得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库和传播平台上,也体现在知识的生产和加工上。事实上,图书馆已兼容了多种传播介质:主要是通过进行数字化工作,购进电子资源,建立自己的资源平台,挖掘、筛选和整合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使信息通过虚拟图书馆平台以非线性方式面向用户流通。具体有:建立书目数据库,利用图书馆网页不受时空限制地开展远程服务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进行文献传递;图书馆员进行知识整合、知识发现、课题查新、科研立项论证、捕捉科研动态;读者利用馆藏图书、资源库等获得文献资料;用户直接参与文献采购和资源建设工作等。泛传播的理念、传播的方式极大地改变并影响着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同时也促使图书馆多种信息交互传播和服务模式得以建立,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信息传播从传统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化。
(三)泛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分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要求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时空羁绊,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动态性和多媒体化特征,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众,而且每一个受众都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控制接受信息的内容、数量、时间、品位、组合,每一个受众在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可以随时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对信息传播的内容不再具有单方面的决定权,受众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并且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易变换。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图书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服务定位和发展方向。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中心,承担着向社会大众和特定用户群体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职能。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扩张,图书馆已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媒介向数字化、多媒体转变;图书馆用户及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读者”群体扩大为更为宽泛的“用户”群体,单一的文献需求转化为全方位、多元化、知识化、个性化需求。信息传播环境的多样性和用户需求的异质性、独特性变化,要求图书馆必须树立分众化信息服务的理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知识信息需求。近年,图书馆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和多种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开通图书馆网站,设立网络导航系统,建设网络资源的共知共享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针对专业用户和特定用户需求的跟踪、定题、参考咨询、课题查新等深层次的学科化、知识化服务,针对一般用户和普通用户需求的文献借阅、学科导航和用户培训服务,针对网络用户和远程用户需求的文献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等。这正是图书馆为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具体的应对措施。

三、泛传播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

(一)资源建设
图书馆资源建设在加速社会的知识化、信息化建设和促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