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
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4月28-30日,在省局机关党办的组织下,我们到兰考县考察学习焦裕禄的工作作风,现场感受焦裕禄奋斗场景,缅怀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听取了郑州大学教授周文顺关于亲民艺术和焦裕禄精神的专题讲座,参观了焦裕禄烈士纪念馆和焦林,灵魂受到了深深地触动,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洗礼。焦裕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他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在困难面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起来,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体现在一个“真”字上:
一是用真情书写壮丽的人生。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在兰考县工作仅一年零四个月,焦裕禄同志用真情书写了壮丽的人生。首先,他对兰考县人民饱含深情。他说:
“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深刻体现了他的公仆情怀。他第一次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首先带领县委一班人现场视察了兰考火车站灾民逃难挤火车的情景,并迅速将物资分发给了兰考群众。在下大雨的夜晚,他一个人撑着雨伞到火车站察看县城的水能不能排出去,看百姓的房屋牢靠不牢靠,第二天天不亮就召开了县委会研究排水问题,并带领三名干部到灾情最严重的公社救
灾。可以说,焦裕禄同志将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兰考人民身上,真正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其次,他高度地克己奉公。主动取消“红本本”,不要特殊待遇,下乡工作从来都不用公车,而是骑着自行车,照顾他的棉花和食品他不要,别人送来的鱼他要求孩子退回去,这既不是做作,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觉的行为,这与他热爱兰考人民的精神是一致的。其
三,他克难奋进。在那个灾荒的年代,很多人想尽千方百计从兰考县调走,而他表示不将兰考建设好不离开。正是灾情严重,因此他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问题,将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用真情抒写了壮丽的人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具有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