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歌唱的艺术性
摘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然而歌唱在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又是最美妙、最富有感染力的。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情绪
众所周知,歌唱是集生理学和解剖学的一门艺术,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歌唱大都是围绕自我需求的满足而产生的。是情之所至,它没有负担,没有界限,是人们自发,自然形成的。因此,生活中的歌唱,有的可以达到极为动听、感人,甚至达到震撼心灵的艺术境地。但是,歌唱作为一种艺术,歌唱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情绪,才是歌唱的本质。即歌唱要想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并把自己的歌唱,美好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提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歌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我们的歌唱并通过实践生活,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歌唱才会有价值。
一、在唱歌之前,我们应当了解歌曲的基本表现手段以及表现形式:
第一,分析感情的旋律线。歌曲之所以优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它的旋律线可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它们通常是互为结合地出现在歌曲中。上行旋律线经常表现为逐步高涨,激动的情绪。演唱时常要求用渐强的感觉去唱,当然也有旋律线用渐弱的声音去唱的,但这并不常见。下行旋律线一般表现为渐渐缓和、松弛的情绪。较肯定的语气,常用渐弱,较稳定的声音唱。很多歌曲是上行、下行结合而成的,好似“波浪”一般,歌唱情绪随上行渐弱而唱出那富有流动、弹性的感觉。在歌曲中,由同音反复形成的旋律线称为平行旋律线。演唱时稍作渐强处理,以带出厚而强大的渐强。
第二,掌握好歌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在演唱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更需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下面来谈一下几种节奏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歌曲的快慢:唱快节奏歌曲时,内心应有稳定的节奏感,要快而不乱,注意旋律的相对稳定、连贯,如果一拍紧一拍松,势必乱了套,以致破坏歌曲的节奏,而唱慢歌时,应突出旋律的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满,形成歌曲内部张力,否则就会失去歌曲的表现力。歌曲的强弱:歌曲中的强音往往是表现作曲家的强烈情绪而设计的。怎样做好强弱的处理呢?在唱这样的强音时,要运用弹性呼吸
、高位置的发音再结合吐字技巧来唱好它。当然,我们不要将强音理解为喊叫,好的强音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如果我们唱高音喊叫,则严重地影响歌唱的美感,不过强音在歌唱中往往只是少数表达强烈感情的几个音,大多数乐句只需要用中等音量,有些则需要用弱唱。而唱低或弱音时则比强音难唱,因为它所需要的气息控制比强音强,唱弱音时并不意味声音位置低而随着音量的减小而松懈掉,相反,唱弱音高位置比强音更难控制,然而有时弱唱则更有助于表达情感。可见,强弱关系在音乐中相辅相成,要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唱的基本情绪。正确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这方面应该多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常表现雄壮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祝福祖国》、《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而小调式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如《日月和星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月之故乡》等,当然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