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潮州赏石文化和潮州黄蜡石.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赏石文化和潮州黄蜡石.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赏石文化和潮州黄蜡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潮州赏石文化和潮州黄蜡石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韩江中下游,现辖湘桥、枫溪两区和潮安、饶平两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
潮州赏石文化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晚唐宰相、赏石大家李德裕,都曾经来过潮州任职。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名宦硕彦来到潮州,不但给潮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弘扬了儒家思想,发展了教育,发展了经济,也使赏石文化在潮州开始孕育。
到宋代,潮州早已不是先前的蛮荒之地了。在宋代尚文轻武的大环境下,也在当时赏石之风的影响下,潮州赏石之风逐渐形成。潮州唐宋八贤之一的吴复古是宋代潮州最著名的藏石大家,此人博学广闻,淡泊功名,志在山水,被宋神宗赐名“远游”。他和苏轼志趣相投,咸喜赏石藏石。他曾游登州,采得北海十二石,千里迢迢海运南海,置于潮州居所岁寒堂供赏。此举感动了他的好友、赏石大家苏轼,特为之作《北海十二石记》,载录此事,并赞日:“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而置南海者也!”
叫清时期,潮州赏石文化更加兴盛,涌现出一批赏石、藏石名家,尤以刘芝岩、吴六奇、郑昌时、丁日昌等贤士影响最大,他们或有名石传吐,或有赏石文化著述,石史流芳。
清末至民初,潮州奇石爱好者从名士商贾扩大到平民百姓,赏石藏石蔚然成风。他们玩赏的对象包括当地的蜡石、海蚀石和广东省内的英石、水晶等各种奇石,尤以当地蜡石最受喜爱。民国初年的许万石藏石极丰,他的一件潮州蜡石“玉玲珑”身生百窍,窍窍相通,玲珑剔透,据传是以八百大洋购进的,代价相当于当时一座颇好的大宅院,令时人咋舌。
民国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历史、社会原因,潮州赏石文化陷入低潮,至70年代中后期开始复苏。今天,潮州的奇石爱好者队伍更加壮大,大凡商、官、军、工,农各界,均有奇石爱好者涌现。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云南的龙陵玉、内蒙古的风砺石、广西的水冲石、福建的龙江石、缅甸的树化玉等等,都成为他们的玩赏对象,但他们最为宠爱的仍是本地的黄蜡石。
蜡石是因地质作用而发生重熔、交代、变质、重结晶析出的石英与若干种物质的集合体。蜡石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许多省份均有蜡石产出,但以广东、云南的蜡石品质最优,产量最丰。
广东蜡石尤以潮州出产的最负盛名。潮州蜡石具有多期次成矿的明显特征,故而品种多样,丰富多彩。潮州蜡石资源丰富,产地众多,全市出产蜡石的坑门多达几十处,大体分作东西两大产区。东部产区以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村和潮州市磷溪镇的水吼村出产的为最优。青岚蜡石质地晶莹润凇,呈汕脂光泽,表面多有荔枝状、香蕉状、竹叶状、蜂窝状的浮雕纹理,当地藏家分别称其荔枝皱、香蕉皱、竹叶皱、蜂窝皱。水吼蜡石体量较小,多有流水纹,多出精品小石。另外潮州市凤凰山天池产出的蜡石体量较大,常有色纹或流水纹。西部产区以潮安县登塘乡世田村出产的为最优,质如黄蜡,肤如油脂,常有红色冻石或带红黄流纹而体量小者,小巧玲珑,造型多变。
潮州蜡石传统上以质地油润、色彩金黄者为上品,尤以质地冻透、俗称“冻肉”的最受推崇。当今人们眼界放宽,不但视金黄的为尊贵,也视带有红色的为吉祥,因此带有红色的黄蜡石,同样受到玩家的宠爱。而红蜡石色泽红透,又极稀少,更受藏家青睐。国内赏石界玩赏蜡石多重质、色,潮州蜡石的玩赏却并不限于质与色,纹与形同样是玩赏的主要元素,尤其是形。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