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
当玉器随着华夏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所谓“神玉”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到商代。
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都产生了各自地域特征的神玉器及玉的饰件,其中在我国北方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玉器最具特色,其形制规整,纹饰精美达到了史前文化北方玉器的最高峰。
下面我简要介绍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
玉由于它的色彩温润,光泽柔和,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与天地神灵沟通的功能,正是基于此,它才成为人类的神玉或者说是巫玉。
所谓神玉,不仅在于玉的器型神奇,在于玉器的神秘内涵,而且在于玉器的制作者和拥有者的神圣身份。这类玉器或抽象或写实,它们往往都是和当时的原始宗教、原始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称之为神玉、巫玉。图中的玉人骑兔件就属于这一类玉器。
红山文化自发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后而得名。这是一种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它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并不以繁密取胜,相反的是用恰到好处的简约线条来体现红山先民们要表达的思想含义。

,,,,重1076克。该件开窗见地糙米黄,鸡骨白,背部钙化已出现橘皮纹。开窗露出温润的青白色透闪石宽甸玉。(露玉处小钢刀不能刻动)为典型的红山文化玉。
《中国文化鉴赏?玉器卷》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
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黄白老玉),老玉中的仔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属蛇纹石类矿石,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显然此玉人骑兔件属于仔料河磨玉。
该件造型粗犷古朴,虚实相间,主要用于祭祀和作为部落图腾,它似乎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该件作品主要着眼于器物造型本身,而不在于过多的装饰,寥寥数刀就将器物的形状、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精品。
该件造型古朴别致,玉人为粗眉类三角的梭子形大眼,阔鼻大嘴,双耳紧贴后脑,戴圆顶瓜皮形帽,兔首大而夸张,兔嘴啃地,兔身隐去……疑是当时部落图腾,祭祀,沟通天地的吉祥物。

该件在制作上人和兔的眼睛如梭形,微微凸起,人眼以阴线勾出,兔的眼睛先勾出轮廓,外面再雕以瓦沟纹,圆弧形的阴线勾出眼球,其过渡之精巧仅寥寥数刀,就把人物和兔子的眼睛、精气神刻画得栩栩如生,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兔的耳缘和额前两边的沟槽以及人物的颈部的瓦沟纹、凹弦纹质朴简单。其特点是:底部大多呈弧形,剖面近似“V”形,刻痕轻浅的均为手工磨制而成。较长的阴线有逐段磨刻的“接续痕”,较宽的阴线有多次磨琢的“毛道”,短弧线由手工磨琢,长弧线借助“弧托”。分段琢磨,有明显的接续痕迹,其错接,硬折很明显。
在人物的臂部,兔的后腿部左右两侧四个钻孔内清晰可见粗细距离不等的螺旋纹,钻孔为马蹄形对钻孔,孔中可见对钻痕,而孔之中间有“台阶”,亦称之“蜂腰”。这种锥钻形的孔必然会在器表留下喇叭状的口即马蹄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