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贸易理论的逻辑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贸易理论的逻辑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2/7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贸易理论的逻辑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贸易理论的逻辑论文
.freel Smith)的绝对优势论。亚当匪姑苋衔?各国存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4年后,大卫防罴瓮迹―avid Ricardo)在绝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论,认为比较成本才是国际分工的依据。
但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解释一国为什么在出口特定产品时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 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大于另一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那么该经济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经济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最终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从此比较优势论成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人们把它写进了教科书。现实中,除了历史原因外,近300年来,中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都极力赞成和倡导这一理论,几乎形成常识。
20世纪50年代俄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的进出口商品要素(资本和劳力)结构对比分析,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美国出口商品中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而进口品中却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这与要素禀赋理论所持有的观点恰恰相反。后来,里昂惕夫又用1951年美国贸易商品结构的数据再次作了计算,结果仍然相似。其他学者也进行了这种验证,证明了里昂惕夫之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关于新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对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动摇了整个国际经济学界。加上战后国际贸易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如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等等。这些现象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陆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等,其中新贸易理论又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集大成者。
新贸易理论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建立模型时附加了很多不符合实际的假设,就是这些假设才导致了其对新的贸易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个假定,就会导致不同的结论。所谓“新贸易理论”就是在改变了上述某些假设后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两个与以往理论不同的理论假设上:(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但一旦将规模经济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学家们就必须面对市场结构的问题。在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以前,国际经济学界对此无法突破。20世纪70年代后,产业组织理论蓬勃发展,从而为贸易理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的分析提供了工具。
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前提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使用国家之间在自然环境、技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由于贸易能改善双方的资源配置状况并使双方的国民福利得以提高,因此,自由贸易是最佳的政策选择。但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本身的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的境界,这种次优的境界并不能保证潜在的收益一定能实现,适当的政府干预或许有可能改进市场的运行结果。新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谋求规模经济的额外收益,并借此掠夺他人的市场和工业利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