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目标
1、掌握药熨疗法的操作步骤。
2、熟悉药熨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了解药熨疗法的原理。
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
心脏一科梁桂兴
一、【概述】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
吴茱萸
【化学成分】含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 evodiamine)、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
【英文名】 FRUCTUS EVODIAE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如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用于胃寒呕吐证,如呕吐吞酸;用于虚寒泄泻证,如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二、【药熨疗法的原理】
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如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用于胃寒呕吐证,如呕吐吞酸;用于虚寒泄泻证,如五更泄泻。熨法实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一种简便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
(二)禁忌症: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
四、【实施程序】
(一)健康估计
1、患者是否有感受寒凉史、外伤史、过敏史。
2、女患者评估月经期、孕产史;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3、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一般采用仰卧位。(附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头面部采用仰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四、【实施程序】
(四)操作步骤
1、护士自身常规准备(素质与仪表)。
2、核对医嘱,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3、将药物及粗盐置入锅内,用文火炒,炒时用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4、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底时可更换药袋。药熨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日1~2次。
6、药熨过程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7、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
四、【实施程序】
(五)注意事项
1、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宜,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2、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4、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热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