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俞孔坚旅游城市景观应该“反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俞孔坚旅游城市景观应该“反规划”.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俞孔坚旅游城市景观应该“反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俞孔坚旅游城市景观应该“反规划”

“必须从真实的人地关系中去重建真实桃花源,而不是用城市化妆的技艺去伪造虚假的桃花源;中国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难题,解决好中国的环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俞孔坚:
中国顶级景观设计师,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其在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和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的主旨报告引起全球景观设计界的强烈反响,推动世界景观设计学进入一个深受当代“中国因素”影响的时代。

在一轮轮越来越热的城市规划设计浪潮中,俞孔坚的声音***而深刻,他始终关注着城市建设中的过分规划、人地和谐和文化归属。对话俞孔坚,让人受到触动的不仅是他尖锐的思想,更是他设计理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


造园艺术阉割了中国文化中真实的桃花源

俞孔坚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起名叫做“土人”,是因为“别人都打着洋牌子,所以我们就只有叫‘土人’了”,当然更重要的是“景观本来就是体现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的,它应该是‘天地―人―神’合一的。另外,也是‘乡土中国人’的意思,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人与土地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景观设计应当是建立在这个根本关系之上的,而不是盲目模仿西方的景观设计,否则就是脱离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脱离了中国性”。
俞孔坚认为景观设计学的起源,就是“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和监护,并与治国之道相结合的艺术,就像中国文化中充满意味的桃花源。但是,“我们的上层文化并没有珍惜这种源于生存艺术的、充满意味的、真实的桃花源,因为那是一种与苦难、劳动和生存相联系的下层文化,是与下等平民相联系的文化。两千多年来,帝王们早已不再像大禹那样关怀土地和人民,阉割了真实的桃花源中的稻田和果园等与生存相关的良田美池,大造虚假、空洞的桃花源,并美其名曰:造园艺术”,这使人们有一个错觉:这种腐朽、虚假造园艺术就是中国景观设计的国粹,继而代表中国,因此“我们挖掉了农家祖坟的最后一棵风水树,搬进城市广场;截流了流向千年村落的最后一股清泉,用于灌溉城市大街上的奇花异草,在营造一个当代虚假的‘桃花源’的同时,却糟踏了中国大地上真实的‘桃花源’”。



在美化的旗帜下,许多工程都是错误的

对于大量的景观大道、城市广场的出现,俞孔坚不以为然,他认为很多景观大道、广场不是将市民当作空间生活主体而是观众对待,“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场所、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俞孔坚认为,我们的城市美化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景观大道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对步行者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导致城市功能的效率低下;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肌理;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丢弃传统风貌,破坏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导致场所性与认同感的丧失。

城市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踩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为广场而广场。城市中心的广场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无树荫供人遮阳,无座椅供人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