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诗文诵读的体会.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诗文诵读的体会.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4/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诗文诵读的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小学诗文诵读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诵读情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流传数千年的中华古诗更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中华古诗开启孩子纯净心灵的智慧,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人格,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华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的体会。
一、诗文诵读能陶冶学生的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从“……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受到了教育。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故诗词诵读”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诗文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校地处农村,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这些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挑战,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
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古诗文诵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