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年精选文档 】是由【小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年精选文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摘要: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能最直接反映 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和对人、对己、对 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个人性格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因 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 征,为孩子后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性格特征指一个人在性格方面的特点,即一个人对现实的稳 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当下,我国“421”家庭独 特的结构给许多学龄前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形成造成了严重影响, 许多家长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后才发现,孩子依赖性强,许多男孩 子性格女性化,说话做事娘娘腔,胆小怕事不出头,已经影响到 他们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幼儿心理发育迟 缓、交往障碍等问题。
怎样养成幼儿心情愉悦、活泼开朗、团结友善、关爱他人等 良好性格特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单 陈述。
一、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的 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 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 貌,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以及他的行为举
止和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 人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独立自信、活泼开朗的人会笑对挫折,想 方设法战胜挫折。而孤僻、自信差的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顺从。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则是在后 天,特别是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主要有家庭、学校、 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 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为孩子后天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二、抓好家庭小环境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前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性格、处 理问题的态度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有文 化、有道德、有涵养的父母,带出的孩子可能素养也比较好;反 之,孩子的素养就可能比较差。现代家庭结构中,父母对孩子呵 护多,不信任、沟通少,从而造成孩子独断专行、脾气暴躁、依 赖性大、独立性差、自信心不足等性格缺陷,因此,父母作为第 一任老师,尽量要做到以下几点,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
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动手动脑,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孩子累着、伤着,不愿意让孩子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不用培 养,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 童发展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创造的机会就等于无意中限制了孩 子的独立思维意识。由于家中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会使幼儿形成 一种依赖性格。因此,家长要刻意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锻炼的
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心智,不断提高 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父母要克服传统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 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顺从型”为“开 拓型”,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这样不 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于孩子年龄小, 肌体正在发育,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干好,对许多新鲜事物的尝 试往往以失败告终,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 要积极、热情地指导帮助孩子,一道解决问题,给孩子加油鼓劲, 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分析失败的原因,勇敢地再次尝 试。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我能行”,从而积极主动地学时生活、学习交往等过程中, 要尊重孩子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不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 指责孩子,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你 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 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 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要注重心理沟通,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的母亲, 养育出快乐的孩子。”活泼开朗、礼貌大方的孩子人见人爱,举 手投足、言谈举止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 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动手动脑忙个不停。这既是孩子的个性特 征,又是家中大人良好习惯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父母,在下
班之余、周末休息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紧张、 恐惧、压抑等心理,形成心情愉悦、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特征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同样重要。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 师道德品质高尚、学问扎实、学风良好的校园培养出的幼儿肯定 是心态健康、积极向上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园教育这个儿 童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五大领域教育目标, 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如科学的区角游戏、经典寓言、 故事、诗歌,幼儿体育活动等,让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良好性格特 征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 通过区角游戏让幼儿扮演父母、老师、厨师、交警、司机、医生、 病人等角色,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认识、判断问题,动手 动脑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锻炼意志,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 任感与成就感。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 锻炼幼儿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从而形成开朗 活泼、团结友善、自主判断、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性格特 征。
、优秀文学作品为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 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经典故事、文学作品的素材源于生活,蕴含
许多道德范畴的问题,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切入点。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守株待兔”等 许多儿童教育的经典事例,能陶冶儿童情趣,增长知识,明白道 理,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语言课《排队歌》、《洗手歌》,既能 让幼儿体会诗歌的韵律,又能明白生活中的许多道理。当幼儿讨 论故事、诵读诗歌的时候,会跟着故事、诗歌内容和情节,将故 事角色的行为与自身产生关联,学着将自己放在其中的位置,并 想着该怎么做,继而明白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生活中要尊敬长辈、 遇事时要善于思考,集体活动守秩序、讲卫生等道理。 四、 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教育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一个人 的个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格特征是靠后天形成的。良好 的社会环境是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保障。幼儿不良性格 特征的形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的社会、家庭环境。
。曾经有“孟母三迁” 的故事,它告诉人们,成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父母可以 为孩子选择好的生长环境,但我们无力选择孩子成长的环境时就 要加强对孩子的现有社会环境教育。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 差,极易被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在幼小心灵里产生错误的 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社 会环境的牺牲品。
。成人既是幼
儿进入社会环境的教育者,又是教化者,承担着对幼儿观察指导、 提供帮助等责任。家长和老师两方面都要积极面对现代社会大环 境,要积极配合,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开展系列活动。可以根据教 育活动的需要,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亲 子活动等形式,密切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解决。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家庭、幼儿园、社会 大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三者中,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专门 机构,教育目标明显,教育内容具体,教育者受过专门训练,专 业知识丰富,懂得幼儿心理,对幼儿良好品格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具有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情景 感染强、持续稳定的特点;而社会环境教育涉及网络媒体、社会 风尚、人际交往等多渠道、多方面因素,对孩子品格形成有着直 接影响。不良家庭及社会风气可使幼儿园三年教育功亏一簧。因 此,幼儿良好性格及品格形成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三者有机 结合,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对幼儿进行良好性格特征培养,是一项艰难、复杂、长期的 教育工作,教师在对幼儿严格要求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以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坦诚无私的心态对待幼儿,促进孩子良 好性格特征形成,使孩子适应社会,学会生活,在未来社会中立 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