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362200) 陈美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一、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途径很多,平时的交谈、看广告、看商标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些随意性很强,达不到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预习既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课堂学习实践的延伸。因此,在布置学生预习前,应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如,把文章读通读顺,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词,根据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把含意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这样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为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初读课文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又是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初读课文中,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一步学习。这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主要内容写具体的,各段之间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这是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思想美、环境美、语言美等,采用范读、配乐朗读、讲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经常提醒学生,语言文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让学生体验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精读这一教学环节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阵地,理解才能运用,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对理解方法作精心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句,有的词语表面上很难理解,不过掌握方法后理解其实很容易。换词法理解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例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有一句:“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要理解这句话,抓住“很自然”就可以了。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理解“很自然”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恐怕难度就不是难度了。“‘很自然’这个词我觉得难理解,你能换一个词语来代替它吗?什么词语和它的意思最相近?”引导学生根据上文的意思把“很自然”换成“情不自禁”,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读作品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因为,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