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论文].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2/8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
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313100) 黄玉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与运用,突出了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我们提出,语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对语言的控制力,重点突出“语言重组”。语言重组是常用的培养学生语言的策略之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重新组合、合理搭配、形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阅读能力。
如何进行语言重组教学呢?我们认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关注内容,也可以关注情感,更需要探析语言内在的奥秘,从而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一、寻找内容之间的原点
概括内容属于大篇幅文字的重组。如何做到高效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关注彼此之间有共性的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重组,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新课程以“主题”划分单元,打破了以“语言训练点”为重点的格局,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深度解读教材,做到深入浅出,从而有效地进行整篇或段落的重组。
在执教四年级“动物”一组课文时,很多教师喜欢开展对比教学。如《白鹅》和《白公鹅》,作家不同,描写方式不同,但是两只鹅在特点上有通性。我们采用对比法,很快就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有些文章结构明朗,段落相似,比如《鲸》一课。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以此为重点,开展概括练****学生很快就对语段进行了重组,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关注内容之间的原点,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阶段学生对内容的解读会有区别。如何将长段的文字进行重组,变成简短的文字呢?教师要做到有所侧重。低段要侧重模仿,高段要注意运用。既要关注语言重组的方法,也要关注语言重组之后的内容。在长期的练****之后,学生对文字的概括能力才能提高。
二、发现情感之间的基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但是任何文章人文情感的传达都需要语言形式为手段。因此,在关注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时,要发现彼此之间共生共息的关系,并进一步破解语言形式,在重组中建构情感要素。
比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如何让学生明晰叙事和抒情互溶的写作思路呢?引领学生去发现叙述的人称很重要。文中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第二人称)来表达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何采用志愿军的口吻写,而不直接叙述?试着让学生重组文字,变换人称,用直接描述的形式来说说。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写是不能表现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刻骨铭心的情谊的。再次读课文,学生会发现,用战士的口吻讲,叙事和抒情可以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当时送别的情景与过去的生死与共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语言重组,关注了写作手法,突破了情感理解的障碍。
三、洞悉语言表达的亮点
文本里语言和语言之间是有关联的,特别是在字、词、篇等语言形式上既有区别,又有共性,我们在语言重组中要关注这些语言元素,开展语言训练。
例如,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中写道:“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囊(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囊(馕),也是在土囊(馕)中烤成的!”这一组反问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