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社会呼唤劳动技能教育.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呼唤劳动技能教育.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呼唤劳动技能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呼唤劳动技能教育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多处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教育”的含义被大大地拓展了,它不仅仅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那些益智动脑、培养全面能力的动手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中小学开设《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等地方课程,农村普通中学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包括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在内的综合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但从大范围看,这些课程的开设还很不平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方面缺乏,社会对开设这些课程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劳动技能教育等仍然是晋通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
被扭曲的劳动教育
去年秋季,笔者曾对某县10多所农村初中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手记之一:地方课程尚未登上“大雅之堂”。在少数学校,诸如《花卉栽培与营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经济动物饲养》《优质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名优林果栽培新技术》等课本,包括任课老师都很少翻阅。这些课程虽然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排上了课程表,但因没有确定专、兼职教师,也不要求教师备课,实际上形同虚设。问起地方课程开设情况,有位校长喟叹:
“难开展啊!升学压力大,这些地方课程很难顾得上。咱们关起门来说,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这些课程,不就是以前劳动课的翻版吗?它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吗?”
调查手记之二:家长越俎代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能考大学,把孩子必要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全包下来,个别家长还到学校替学生做值日。一位高三“尖子生”接到某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邻居们前来祝贺,其父却眼眶湿润。“孩子从小没了娘,他是家里的独苗,我能不心疼吗?为了使他将来有出息,大小家务活儿我全揽了,连袜子、裤头也没让他洗过一次。孩子这次远离家门,我担心他生活上难以自理……”这位家长边说边抹眼泪。
调查手记之三:地方课程教师被看作“矮人半截”。某教师这学期改教“绿色证书”教育课,几位好友讪笑说:“农村人谁不会种菜种庄稼,还要老师教?莫不是不务正业,领着学生闲玩?”家里人也时常嘀咕:“教了十几年书,越教越差劲儿,往后晋级、评先,能挂边儿吗?”朋友家的独生女圆圆放学后戴着小红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高兴地说:“今天班里打扫卫生我表现得好,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话没说完,其母上前扯下小红花摔在地上:“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人家学习上争第一名,你却只会出笨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们老师也太缺德了,老是让学生干活儿!”
调查手记之四:劳动被作为惩罚的手段。有些学校的个别老师,对违纪学生实行劳动体罚。某教师立下班规:哪位同学旷课一天,罚他值日一周;损坏桌凳、门窗,罚他打扫一周厕所;打架斗殴,罚浇半学期花圃。这种所谓的
“劳动教育”,往往被学生视为“劳动改造”,导致他们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鄙视、厌恶劳动。
忽视劳动教育的后遗症
削弱、轻视劳动技能教育,势必给青少年学生留下“后遗症”。
“后遗症”一:四体不勤,自理能力差。“如今的孩子真懒!”不少家长虽为此怨气满腹,但仍“乐为子孙做马牛”,使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