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doc

格式:doc   大小:16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7/12/8 文件大小:1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学校党建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
毛俊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产生于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之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关于青年本体论和青年教育论两个维度的思想内容:一是对包括青年的本质、特点和价值的认识,二是对青年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的阐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实践性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认识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价值
作者简介:毛俊,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南京210098)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1-0009-03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总的认识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生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与时代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思想的最初认识与阐释,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起点。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形成
自19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生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恩格斯青年思想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从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论文《青年再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开始,一直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人的本质科学论断为止。在《青年再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观点,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为人类的幸福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与志向,也体现出了他对青年的关注与希望。大学毕业后,马克思直接投入到现实斗争中,恩格斯之后也深入工人群众中,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包括对青年的残酷剥削。马克思、恩格斯广泛接触青年群体,包括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愈加认识与了解。1845年4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为正确认识青年、对待青年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恩格斯青年思想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大体自1845年到1866年止。1845年9月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认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首次以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青年,高度评价了青年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等多次提及青年,论述了对青年的教育与培养问题。1866年8月,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一文中,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青年的特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教育等问题展开了全面论述。
、恩格斯青年思想的完善阶段。从1866年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的认识不断丰富与发展。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明确了青年教育的目标与途经。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也指出:“能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