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宋明理学.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明理学.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2/9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明理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理解作为先秦儒学复兴的理学的特点、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的思想。重点掌握张载、朱熹、王守仁的思想。通过对理学代表人物著名论段的理解来把握其思想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韩愈的“道统”思想,李翱的“复性论”,张载、二程、朱熹、王守仁、陆九渊的哲学思想。
教学难点:朱熹的“心”、“性”、“情”论,陆九渊的“心即理”思想,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进度:授课时数12节
作业次数:2次
第一节宋明理学的发生及其流变
本节主要论及了宋明理学的定名、缘起、发展及其流变,指出宋明理学是视儒家伦理道德为宇宙本体的义理之学,是以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为基础、吸取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以接续“道统”为形式、以研究“性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韩愈的“道统”思想和佛教与道教都在思想上对它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一、定名
宋明理学,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四书》、《六经》的义理为特点的义理之学,是以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为基础、吸取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以接续“道统”为形式、以研究“性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宋明理学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因为他们都把“理”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最高本体,只不过程、朱之“理”是客观的,在“心”之外,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最后根源;陆、王的“理”则是主观的,是存在于人的“心”中,天地万物都通过“心”的感知而存在。
相对于“汉学”而言,宋明理学是“宋学”。宋代的儒生都以儒家正统自居,认为儒学自“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河南伊川文集》卷十一)。从宋至元再到明,儒生都以复兴孔孟思想为己任,期间虽然有学派分歧,但其主旨歧异很少,主要内容都相差不远,都是对汉唐以来的章句注疏之说和笃守师说的反动。它既区别于先秦诸子之学,又区别于汉唐以来的注疏之学,就时代而言,它是
“宋学”。
相对于两汉“经学”而言,宋明理学是“道学”,是儒家“道统”的继续。当时关于儒家正统的争论,其实就是关于儒家之道的“道统”正宗权的争论。先秦儒家思想注重对伦理的探讨,仅把宇宙本原归结为没有经过详细论证的“天命”;西汉时期,董仲舒把“五德始终”说引入儒学,提出“天人感应”说,为以后谶纬神学的盛行做了铺垫,但相对于思辨性较强的佛道思想而言,它无疑是浅陋的;唐朝时,儒家思想限于名物,其思想已经僵化。虽然韩愈看到了纲常的作用,力图用“仁义”来充实“道德”,但由于没有从本体论的高度去作哲学论证,没有能够站在“本然之全体”的角度上反佛,所以韩愈等人想通过“排佛运动”来复兴儒家的努力收效甚微。儒学偏重于伦理实践而疏于哲学论证的缺点使它在与佛道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复兴儒学,就必须加强儒学的思辨性,使儒学从伦理学中突破出来,在理论上破“无”、去“虚”、立“有”,把体、用、本、末等纳入儒学的体系之中,以建立一个可以与佛道思辨性的本体论相抗衡的儒家学说的本体论。于是理学就必须把对世界本原问题和形而上问题的探讨摆在重要位置,探讨自然和社会之上的本体,从“本体”上建构哲学体系。因此,宋明理学就以探讨“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力图从理论上回答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统一性问题。这样,理学便既是伦理学说的概括和升华,又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既在伦理学的刺激下完成,又把伦理学说哲学化了。封建伦理被抬高到了世界观的高度,三纲五常更具有了绝对的、永恒的、至上的特性,这样,儒家的伦理学说便被概括、升华成为了哲学基本问题。所以,宋明理学的归宿就是封建伦理,它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政治思想都是为了说明这个概括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是最高的本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根本的体现。
二、缘起
宋明理学深受佛教与道教思想和韩愈“道统”思想的影响,是宋朝以前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儒家学说的逻辑发展。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以后,佃耕制取代荫户制,适应了个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也获得了大发展,三大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数学巨著作(《数学九章》(秦九韶)、《测圆海镜》(李冶)、《详解九章算术》(杨辉)),三大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宋应星)、《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李时珍))都在这一时期出现。正是在发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影响下,宋明理学家们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世界的本原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而中唐以后
“疑古惑经”的学风则有利于人们突破旧有思想的限制。也就是说,唐朝以后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唐以后的“疑古惑经”的学风的形成、宋明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理学的形成创立了有利的环境。韩愈的“道统”说和儒、道、释三家的长期融合则为理学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