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6
文档名称:

当代中国经济.doc

格式:doc   大小:168KB   页数:1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当代中国经济.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2/9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代中国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MBA 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徐茂魁编著
20033>.09

第一章中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有着明显的反市场传统,市场经济被解析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关键是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的兼容。原苏东国家的改革实践及其学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论述,对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实践中却未能有突破性的进展。贯穿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一条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化改革,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国有经济与市场的日趋兼容,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旋律。
一、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反市场传统
社会主义制度是否还存在商品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按照他们的分析,商品经济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私人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因此,当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商品市场就自然消亡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
“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高度评价了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意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克思和恩格斯比其他任何学派的学者更深刻、更敏锐、也是更早地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缺陷,认识到了在全社会进行计划调节的必然性。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市场文明的批判至今发人深省。但遗憾的是,他们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而没有能够得出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现实的构想来。他们对刚刚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许多严重弊病,如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过早此得出了商品经济就要消亡的结论,同时也过高地估计了人的自觉性和计划调节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本来应该敲响的市场的警钟变成了丧钟。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从此之后,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绝对不能相容,就成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被沿袭下来,消灭商品经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的生产被描述为一家集中管理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大工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工厂式的社会生产做了非常有名的说明:“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同等地领取报酬。对这些事情的计算和监督已被资本主义简化到了极点,而成为非常简单、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能胜任的手续——进行监察和登记,算算加减乘除和发发有关的字据。”
实际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斯大林来完成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也是这一时期确立的。斯大林在晚年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了一定变化,提出了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制的存在是保留商品经济的原因,而两种公有制形式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在短期内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但是,斯大林总体上并未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他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交换,价格、成本和利润被说成是核算的工具。所以人们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论为“外壳论”。
美国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有三个主要观点:(1)劳动价值论,引出剥削;(2)社会人假定,即经济制度影响人的本性;(3)强调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联系,“为谁生产”的问题由政治权利决定的。这是马克思构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同时,他认为“私有财产、价格和利润激励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中心作用。如果苏联社会抛弃了这一切,用什么来代替它们呢?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计划、暴力以及政治控制和政治奖励。”(《经济学》860页)

二、原苏东国家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动力不足、运转不灵、效益不佳,迫使原苏东国家先后进行了引进市场机制的改革。在探讨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中,原苏东的学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们的流派众多、内容浩博,只能对其脉络做简要的描述。
(一)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模式
把市场机制引入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理论,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