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血吸虫肝硬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3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吸虫肝硬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康康 2017/12/9 文件大小:6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吸虫肝硬化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吸虫性肝硬化
放射科
郑小龙
2014-11-04
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我国以日本血吸虫流行。
一、流行病特征:
二、流行环节
传染源:日本血吸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终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其中,病人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人体感染血吸虫的方式一般可分为生产下水和生活下水两类。
易感人群: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但在流行区域,人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感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自尾蚴钻入皮肤,经童虫移行并发育为成虫,成虫成熟后交配产卵,虫卵沉积于肠道与肝脏等处组织内,血吸虫生活史中四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但前三者所造成的病变,或为一过性,或较轻微。唯虫卵沉积于组织内所诱发的虫卵肉芽肿反应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三、血吸虫发病机制:
虫卵肉芽肿:虫卵除可沉积于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阑尾、回肠末端及肝脏外,还可沉积于肺和脑等组织。沉积于各处的虫卵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病变,为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虫卵结节)。晚期由于门静脉分支周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变硬、缩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使食管下端静脉及胃底静脉曲张,脾因门脉高压而淤血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