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世界华人文学 】是由【zkus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华人文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凡是中国以外以中文作为书写媒介的文学作品皆可称为世界华文文学。海外华人但以非中文作为书写媒介的文学作品不可称为华文文学,反之海外非华裔以中文作为书写媒介的文学作品则可称为华文文学。
关于世界华文文学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将世界华文文学解释为自中国移民后产生的文学作品,这一类文学作品对中国母土带有强烈的怀乡情节,因此也被称为移民文学、侨民文学和华侨文学,例子有唐君毅的《花果飘零》与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移民一词源自於犹太“Diaspora”,及放逐漂泊。后来被扩展成为离居者的意思。移民在跨越国界的时候,会在异乡面对新的文化、新的语言、新的价值观,而流动让人的身份定位变得不明确。因此,移民在面对异乡主流族群时,只有认同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获得尊严与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一种“想象的认同”,又同时是移民者在居留地被边缘化的象征。
另一种说法支持本土论述,认为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应该要摆脱中国性,并有“断奶论”一说。新兴华人文学主张在地化话语及异言华文,以摆脱中国的文化霸权。此外,支持本土论述的文学作品拥有多元场域这种文学特质,例如台湾接受了自荷兰、英国、日本的影响,而马来西亚则受到了英国、印度、巫裔的影响,新兴华人文学企图用多元场域来摆脱中国性的一统独霸。
第三种说法称为华文文学新秩序。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消除了国界的概念,身份的流动与国界的不固定以及全球化电子书写空间消除了权力地理以及社会生活地理的界分,作家群通过华文书写空间,以华文文字符码租构超国族身份,打破了中心以及二元对立秩序,建立互为主体性。同时也消除了离散认同与本土论述对立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