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对产品设计感性领域的理性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产品设计感性领域的理性思考.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3/9/28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产品设计感性领域的理性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对产品设计感性领域的理性思考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对产品设计感性领域的理性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龚丽娜(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硕士)
摘要:产品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和制造商都对产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越来越多的设计都在关注人本身自然的精神需求……感性。即使感性难以捉摸,但是研究者仍然借助工程学的研究办法来研究它,并且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感性工学,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感性与产品设计间的关系。本文重要探讨了感性的含义,对产品设计发展的影响及感性工学的研究办法和对产品设计的指导作用。
核心词:感性 产品设计 感性工学
1 有关感性
感性的定义
Kansei是个日本词汇,最初是作为一种哲学术语发展起来的,使用得最多的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被经惯用来批评当代理性主义。第一种使用Kansei这个词的日本人应当是Amane Nishi(1829-1897)。他发明了许多日语的哲学词汇,Kansei 是他在翻译康德的“纯理性的批判”时最初使用的,但是这个词不是由他创立,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中就已经出现过了,日本词典对Kansei的定义是:一种感觉器官对外界感觉和观点刺激的敏感性。
在中国,“感”的基本含义有两层,其一:“格也,触也。”即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其二: “感者,动人心也”,感就是心有所动。这里,“感”既是一种生理过程,又是一种心理过程。 “性”的含义则很复杂。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性”在中国重要指本能、欲望和情感。因此,中国古人说 ,“生之谓性。”(《孟子·告子》)“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恶》。
从这些解释能够看出,感性可谓由心而发,是感觉,情绪,渴望,是人在内心对事物的一种判断。感性作为认知学里的一种分支,其在人机交互较多的学科领域上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工程学和营销学。
感性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工程学和营销学缺一不可。但是感性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发展却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当代主义时期,后当代主义时期和多元化至今。
第一阶段:由于战后物资匮乏,同时通过工艺美术运动的冲击,当代主义时代以形式追随功效为设计原则,全部的产品都以功效为上,形式被简化到极致,甚至全部的产品都有简化为方盒子的趋势,极少有人想到人的感性需求。
第二阶段:人们真正开始关注感性这个词,应当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在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产品个性以及个人情感的规定越来越高,大批量的生产的产品已经又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人们对一种产品的关注,不再仅仅是实用功效,同时也关心其它情感方面的价值,甚至有的消费者对后者的关心程度比前者还要高。因此当时感性、信息等词也成了热门词汇。
第三阶段:到九十年代,这些词似乎不再是焦点,设计也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简洁又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同时当许多纯正以定性的研究人的感觉意向为基础的设计不再为人们所惊叹的时候,人们觉得感性的时代已通过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感性已经与工程、产品、商业等领域的结合正在亲密起来,并且在试图以更理性的方向来研究和定位人的感性信息。
今天,在物质丰富的状况下,制造商都在谋求如何使消费者在众多的商品能发现自己并且忠诚于自己的产品,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永远以顾客的需求为上,从功效需要到精神需要。随着功效的竞争可能的优势越来越小,在精神需要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的感性信息也逐步成为了产品设计的最重要的根据之一。.com
2 感性工学
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感性信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办法,对这一系列感性信息进行解决,将人的感性信息与产品设计元素有效的结合、对应起来构成了感性工学的重要研究内容。.com
当消费者购置商品时,在他们都会心中曾经有的某些感觉意象来选择商品,如结实的、豪华的与亮丽的等,也就是说:在消费者根据感觉意象选择商品的时候,他们的心中就已有了感性词汇这个概念了,只但是消费者不会去归纳,而是停留感觉的层面上,无论消费者在选择什么产品,这种感觉意象都是存在的。我们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这些心理趋向,才干懂得消费者需要什么,才干开始我们的设计,也才干设计出故意义的产品。感性工学研究目的正是协助设计师更精确的抓住消费者的感性倾向
感性工学研究模式
感性工学将感性信息与产品设计元素结合起来,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用工程学的办法研究人的感性信息。更精确理解和把握人的感性信息,并且将感性信息与设计元素间的关系用量化的模式表达出来。
感性工学的应用模式重要有三种:前向型、后向型和混合型。
前向型感性工学重要计师的角度出发,从感性词汇通过收集感性信息,通过应用感性工学研究办法,将获得的感性信息与产品的设计元素联系和对应起来。
后向型感性工学以消费者为重要应用对象,在这个模式中,产品已经和感性信息对用起来,消费者通过感性词汇,找到适合自己感觉意象的产品.
复合型感性工学结合上面两者,同时为设计师和消费者服务。复合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研究环节和办法
感性工学研究环节重要分为三步:分析产品,感性信息收集,对感性信息与设计元素间的关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分析产品
通过咨询产品制造技术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将产品分为若干个部分并进一步细分得到产品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作为背面研究的设计元素。
2)感性信息收集
首先从杂志、产品宣传单或者其它途径获取大量的产品图片,受试者描述出对这些图片的感觉和意象,再加上从收集大量的感性词汇,通过整顿,去掉重复以及没故意义的词汇后,剩余的感性词汇将是研究的基础。
接着将获得的形容词分为五到七个等级,以更精确的定位受试者对产品的感觉和意象。然后根据这些感性词汇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选择含有针对性(使用者、制造商和设计师)的受试者,同时建立一种意象看板,使受试者参考已有产品或者收集到的产品的图片,填写自己的感觉意象,完毕调查问卷。
3)对感性信息与设计元素间的关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一步是使用定性或者定量的办法谋求感性信息和设计元素间的关系,拟定设计元素的变化对人的感觉变化的影响或者根据感性的变化拟定产品的外型,从而指导产品设计。
定性分析重要是采用语意微分法,从对顾客或者设计师提出的概念进行等级微分,直到能够与被设计产品的设计元素对应起来。马自达公司的跑车“Miyata”就是根据这个办法设计出来的,并且非常成功。这个车的工程队的设计师从零级“人车一体”概念开始,始终往下推,得到一级概念,二级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分为存在概念和潜在概念,直到最后得到能与车匹配的可量化的设计细节。
定量分析是将感性信息与设计元素间的关系量化,用品体的数字或者图标来阐明两者间互相影响的关系。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办法是多元线性回归法,聚类算法,神经算法,含糊决策法。这些量化的办法重要要解决的问题图1所示。
图1 感性工学量化模型图解
感性工学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目的是寻找产品设计元素与感性信息的量化关系,从而最后为消费者服务。
上面的工作完毕之后,还需要建立一种感性工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涉及:产品图像库、感性词汇库、推理模型库和造型设计库,从而建立一种感性工学系统。这个系统将有助于为感性工学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既能够作为设计师的工具也能够作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参考,通过这个数据库,消费者能够快速的将自己的意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造型元素,从而选到真正中意的产品。
3.结论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感性心理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感性工学作为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研究办法,用理性的思维研究感性信息,无论是在产品设计的概念阶段还是在实际操作阶段,都对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感性工学研究深度的不停加深,以及研究领域的不停扩展,相信会指导设计出更多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使产品在市场含有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