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标准.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3/9/29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标准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山西省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资格认定原则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一、
组织机构
20分
申请认证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立合理,部门职责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1)机构设立合理,各科室职责明确。(10分)
(2)各岗位、各类人员职责明确。(10分)
二、
人员素质
80分
1、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应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20分)
具体规定详见《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原则》:
(1)技术人员占全站总人数的比例符合原则规定。(10分)
(2)高、中、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比例符合原则规定。(10分)
2、申请认证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报告签发人应含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监测业务、有工作经验。(20分)
技术负责人、报告签发人含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监测业务,有监测工作经验。(20分)
3、环境监测人员应熟悉有关环保法规、监测技术规范、原则及监测分析办法,掌握监测有关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理解环境样品和监测仪器的性能,并按环保行政部门的规定持证上岗。(20分)
(1)监测分析类(涉及现场测试、采样、样品制备及实验室分析等)、质量管理类(涉及质量确保和质量控制等)和综合技术类(涉及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及报告编写和环境形势综合分析等)三类人员均要持证上岗。(10分)
(2)确保每个监测项目有两人以上获得合格证。(10分)
4、申请认证单位应制订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并有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统计。(10分)
(1)制订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所承当的监测工作相适应。(5分)
(2)有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统计。(5分)
5、建有人员档案,一人一档(重要含学历证、职务、职称资格证、培训结业证、上岗考核证、技能考级证、在职教育证、工作业绩、获奖证、年度考核状况等内容)(10分)
档案内容完整(10分)
有缺项酌情扣分
三、
监测能力
100分
应含有申请级别所规定的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能力。监测单位在确保全部开展基本项目的基础上,应根据本地污染特性开展对应的扩展项目。
具体规定详见《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原则》
(1)基本项目全部开展得80分:
每缺一项扣5分,并规定限期开展全部基本项目。
(2)扩展项目每类开展一项,得2分,满分20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四、
仪器设备
100分
1、仪器设备配备的类别及数量应满足申请对应级别监测工作的规定(涉及采样设备、样品前解决设备和数据解决需用的设备及有关软件)。所用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和功效应满足规定,量程与被测参数技术指标相适应。(35分)
仪器设备配备的规定详见《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原则》,每缺1类扣2分;数量局限性每缺1台扣1分
2、建有仪器设备档案,一台一档,有目录、实施动态管理,档案中最少包含9项内容(设备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号及唯一性标记、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统计、目前放置、仪器阐明书、全部检定证书、设备接受/启用日期和验收统计、设备使用和维护统计及期间核查统计、设备损坏后改装或修理统计等)(15分)
(1)仪器设备档案符合规定,内容完整。(12分)
(2)多种统计清晰、规范。(3分)
3、应制订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计划(含参考原则)、自校计划、维护计划、期间核查计划,按计划实施并有对应统计(10分)
(1)各类计划编制完善,含有可操作性。(5分)
(2)按计划实施并有对应统计。(5分)
有自校计划(玻璃量器、自动监测仪器等)的应提供自校规程。
4、全部在用仪器设备要按规范规定送有资质部门进行计量检定,不能超出检定周期(20分)
查看检定证书, 在用仪器设备有未检定的每台扣5分,超出检定周期的每台扣3分。
5、大型仪器设备由经培训考核授权人员操作。全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应现行有效,并便于操作人员取用(5分)
(1)需授权操作的仪器(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有授权书(5分)
(2)全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应现行有效,操作规程在仪器间有台签或上墙(5分)
6、全部仪器设备均在使用当时统计完整,外出监测仪器设备返回后应对其功效状态进行检查并统计。(10分)
(1)全部仪器设备使用统计均在使用当时统计,并放在仪器旁。(5分)
(2)外出监测仪器设备有领用返回功效状态检查统计。(5分)
7、全部仪器设备应实施标记管理。(5分)
唯一性管理标记、检定标记、状态标记三种标记明确、清晰。(5分)
五、原则物质
1、应对的配备配足开展申报项目所需原则物质(含参考原则)。(10分)
配足开展申报项目所需原则物质(含参考原则)。(10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30分
2、应使用有证原则物质,并在使用期内使用,确保检测成果溯源到国标。(10分)
使用有证原则物质,并在使用期内使用。(10分)
3、建立原则物质档案(台账),保管好原则物质证书。原则物质存储设备和环境符合规范规定,并有专人管理,按使用量领用并登记。(10分)
(1)有原则物质档案(台账),原则物质存储符合规范规定。(5分)
(2)专人管理,按使用量领用并登记。(5分)
六、
实验条件
100分
1、实验室用房面积满足所申请监测项目规定。(20分)
具体规定详见《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原则》,达成原则得满分。
实验室用房面积每低10%,扣1分
2、实验室设施条件(实验台柜、采光、采暖、上下水管道及电气线路、通风橱、空调、加湿器等)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和原则规定。(5分)
实验室设施条件不符合有关规范的,每处扣1分。
3、实验室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干净度、有害气体、雷电、振动、电磁干扰等)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和原则规定,保障监测人员的安全和健康。(5分)
实验室环境条件不符合有关规范的,每处扣1分。
4、实验区与办公区应有效隔离。天平室、仪器间、纯水制备间、采样准备间、试剂库等应合理布局并相对独立。天平室符合避光、防震、防空气对流、恒温恒湿等放置规定。(10分)
(1)实验区与办公辨别开。(4分)
(2)有专用天平室、仪器间、采样间、纯水制备间、试剂库等,并符合规定。(6分)
5、各实验室项目安排合理,确保同一实验室分析项目间互无干扰。(5分)
(1)环境整洁。(2分)
(2)项目无干扰。(3分)
6、实验室台面及地面耐腐蚀,通风橱使用正常。实验室内冰箱、烘箱、前解决设备、各类橱柜及玻璃器皿干净、放置合理。实验室配备干湿温度计。(5分)
(1)实验室台面及地面耐腐蚀,通风橱使用正常。实验室内冰箱、烘箱、前解决设备、各类橱柜及玻璃器皿干净、放置合理。(4分)
(2)配备干湿温度计。(1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7、实验室内药品试剂寄存合理,在使用期内,试剂瓶标签内容书写规范、完整。(5分)
(1)实验室内药品试剂寄存合理,在使用期内。()
(2)试剂瓶标签内容书写规范、完整。()
8、实验用水符合对应原则规定,含有制备无氨水、无氯水、无CO2水、无酚水和无砷水等条件。(5分)
(1)实验用水符合GB/T6682-《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实验办法》
纯水制备间配有电导率仪,并有对应取水统计。(4分)
(2)含有根据开展项目规定制备特殊用水的能力。(1分)
9、各类高压气瓶远离热源,放置位置符合规定,有防倾倒方法。消防器材数量及种类配备合理。(5分)
(1)高压气体瓶安全放置。(3分)
(2)消防器材配备合理。(2分)
10、实验室配有废液缸,有对应解决方法,避免二次污染,并做好对应统计。(5分)
(1)配有废液缸。(2分)
(2)能对废液进行解决并有对应统计。(3分)
11、药品试剂库有通风设施,各类药品试剂分类放置,建有台账。试剂领取有专人负责并有领用统计。剧毒品实施双人双锁保管。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妥善保管,确保安全(5分)
(1)药品试剂库有通风设施,各类药品试剂分类放置,建有台账(2分)
(2)试剂领取有专人负责并有领用统计。剧毒品实施双人双锁保管。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妥善保管,能确保安全(3分)
12、水质采样间有采样瓶架(柜),采样瓶体积、数量及种类配备应满足申请项目规定,做到干净、清污分用(10分)
(1)有采样瓶架(柜),采样瓶体积、数量及种类配备应满足申请项目规定(5分)
(2)清污分用(3分)
(3)样品的状态标记明确(2分)
13、现场监测准备间有现场监测仪器架(柜),分类摆放,干净整洁,建立全部外出监测仪器设备台账目录。(10分)
(1)有现场监测仪器架(柜),分类摆放,干净整洁。(5分)
(2)有外出监测仪器设备台账目录。(5分)
14、监测分析人员配有专用更衣柜,配备对应的安全防护用品。(5分)
有专用更衣柜,配备齐全对应的安全防护用品。(5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七、监测工作80分
1、申请认证的单位,其申请业务范畴内有关的监测技术规范、办法原则及执行原则等技术文献应配备齐全,并为现行有效版本。(10分)
(1)技术文献配备齐全。(6分)
(2)技术文献均为现行有效版本。(4分)
2、全部与申请项目有关的技术文献应建立受控文献一览表,并对受控文献进行登记、标记、发放、使用。(5分)
(1)建立受控文献一览表,有受控编号。()
(2)有发放、领用统计,作废文献有标记、收回统计等。()
3、开展监测工作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监测工作程序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有监测工作计划。(10分)
有业务合同(委托单)、任务告知单、质控实施方案、现场监测统计、采样统计、样品交接统计、分析统计等,按监测工作程序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10分)。缺项酌情扣分
4、现场监测、样品采集、标记、保存、处置、运输等严格按国标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并有对应信息量完整全方面的统计。进入实验室的样品由样品管理员检查并有交接统计。(15分)
(1)现场监测、样品采集、标记、保存、处置、运输等严格按国标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现场监测、采样统计单信息量完整。(10分)
(2)样品交接规范清晰。(5分)
抽查近来一年的监测统计,按比例打分
5、实验室分析办法应按照监测任务单中拟定办法,在样品使用期内及时解决和分析,并在分析当时予以统计,且信息量完整,不可追记。(10分)
实验室分析办法对的、信息量足够完整,分析当时予以统计,不可追记。(10分)
查看有关统计,酌情打分
6、在样品测试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停水、停电等)影响样品测定,应有明确解决方法并统计。(5分)
查看有关统计,酌情打分
7、全部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原始统计以及质量统计应有受控文献唯一性编号、统计整洁、涂改规范、有效数字取舍对的、异常值剔除合理。(10分)
抽查近一年原始统计, 出现下列状况之一,酌情扣分
(1)各类统计无受控文献唯一性编号
(2)统计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
(3)有效位数保存不对的
(4)涂改不规范
(5)未使使用方法定单位
8、申请认证的单位应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及时出具监测报告,确保报告信息量完整,数据和结论精确、客观、真实,并统一使使用方法定计量单位。(10分)
检查两年内各类监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的,酌情扣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9、监测档案健全,有专门档案室,专人管理,档案管理符合规范。各类统计、报告应规定保存期限5年以上。(5分)
监测档案应涉及监测报告、业务合同(委托单)、任务单、质控方案、现场监测统计、采样统计、交接统计、分析原始统计(含质控数据)等(5分)。有缺项酌情扣分。
八、质量确保60分
1、设有监测质量管理机构、人员,职责明确(或有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确保工作)
(5分)
(1)设有质量管理室(3分)
(2)有专职(或兼职)质控人员(2分)
2、有年度质量确保工作计划和总结,有专项监测质量控制实施方案。(10分)
(1)有年度质量确保工作计划和总结,计划应根据年度业务监测计划编制全方面,含有可操作性。(5分)
(2)有专项监测质量控制实施方案(5分)
3、对监测全过程有严密的质控方法和质控方法实施的考核统计(5分)
(1)对监测的每个环节(从布点、采样、分析、数据解决、出具报告等)进行现场监督。(3分)
(2)对质控方法实施及完毕状况进行考核。(2分)
4、监测过程应采用的外部质控方法涉及:定时使用有证原则物质、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办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留样检测、现场密码样等。内控方法涉及:空白、平行双样、加标回收样、空白滤膜(筒)、原则滤膜(筒)、标气校准监测仪器、原则流量计校准监测仪器流量等。(15分)
查看质控统计,酌情扣分
5、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质控数据量(精确性和精密性)应达监测数据量的10%以上,合格率不低于95%(10分)
(1)质控数据量达规定(10分)
(2)合格率达规定(5分)
不符合规定酌情扣分
6、数据和报告经“三校”、“三审”后方可报出(10分)
(1)统计“三校”:自校、互校、室主任校(5分)
(2)报告“三审”:自审、室主任审、授权签字人审。(5分)
7、建有质控档案,CMA章由质控室或专人管理。(5分)
质控档案涉及年度质量确保工作计划和总结、质控方案及考核统计、监测人员培训考核统计、质控数据汇总、质控检查统计、参加上级部门考核(如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等)统计等内容。(5分)
有缺项酌情扣分。
指标
认定内容
评分阐明
得分
九、质量体系建立
30分
1、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有质量手册、程序文献、作业指导书和统计表格等质量体系文献。(10分)
质量体系不完整,发现不符合规定,酌情扣分。

2、开展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献规定运行,有监测质量日常监督检查统计。(10分)
监测工作按质量体系文献规定运行,并有对应统计。发现不符合状况,酌情扣分。
3、质量体系文献(作业指导书)中应有下列15项制度:(10分)
⑴实验室管理制度
⑵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⑶实验用品保管与剧毒药品管理制度
⑷实验室意外状况的应急制度
⑸现场监测工作制度
⑹样品管理制度
⑺技术资料数据保密制度
⑻监测数据审核制度
⑼监测质量确保工作制度
⑽监测事故分析、解决报告制度
⑾监测工作质量申诉解决制度
⑿《质量体系文献》的制订、修改与检查制度
⒀监测人员培训制度
⒁监测科研管理制度
⒂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1、2、3、6、7、8、9、15做到制度上墙。按比例打分。
认定阐明:
1、认定内容涉及9大项、50小项,总分为600分;
2、对得分在500分以上的监测单位,颁发监测资格证;
3、对得分在400分至500分的监测单位,应限期三个月进行整治,监测单位在整治后可提出复审申请,经复审达成500分以上的,颁发监测资格证;
4、对得分在400分下列的监测单位,责令停止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