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加强版.doc

格式:doc   大小:368KB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加强版.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3/9/30 文件大小:3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加强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药理学习题及答案加强版 】是由【非学无以广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药理学习题及答案加强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题型:单选题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1、消费者不凭医师处方直接能够从药店购置的药品称为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麻醉药品
D.精神药品 E.放射性药品
题型:名词解释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药品
——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功效,可用于防止、诊疗、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1. 药理学
——研究药品与机体(或病原体)之间互相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1. 药品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品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为拟定药品的适应症提供根据。
药品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品的作用,即机体对药品的吸取、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根据。
题型:单选题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二节 药品效应动力学
1.在一定剂量范畴内,药品剂量与药品作用的关系为
A.时效关系 B.时量关系 C.最小有效量
D.治疗量 E.量效关系

(最小有效量最大治疗量/极量之间)与极量




(激素、神经递质)结合而引发药理或生理效应


,受体的数目是相对固定的
1.毒性反映是在下面的剂量下产生的
A.治疗量 B.大剂量 C.与剂量无关
D.停药后的残存的剂量 E.无效量
2.变态反映是在下列剂量下产生的(C)
A.治疗量 B.大剂量 C.与剂量无关
D.停药后的残存的剂量 E.无效量
2增强器官机能的药品作用称为



(尼可刹米-延髓呼吸中枢---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惊厥)

,并可预知的不良反映是


,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性是相对的 B.与药品剂量大小无关 C.是药品分类的根据
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E.大多数药品都有各自的选择作用
2.药品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呈现出的作用,称为
A.局部作用 B.吸取作用 C.首关消除
D.防治作用 E.不良反映
E.以上皆否
2后遗效应是指





2与药品引发的变态反映有关的是


2.药品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是
A.时效关系 B.最小有效量 C.时量关系
D.治疗量 E.量效(一定范畴内,药品剂量或血药浓度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关系
2、决定药品副作用多少的重要因素是
A.药品的理化性质 B.药品的选择作用 C.药品的安全范畴
D.病人的年纪和性别 E.给药途径
2.药品在治疗剂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时的出现和治疗目的的无关的作用称为
A.治疗作用 B.防止作用 C.副作用
D.局部作用 E.“三致”反映




,是不可预知的反映









2.受体阻断剂(拮抗药)与受体
A.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现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C.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含有较强亲和力,仅有较弱内在活性
,用药后对机体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反映称为
A.治疗作用 B.不良反映 C.毒性反映
D.继发反映 E.过敏反映
,对的的根据是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比值比B药大

/ LD50比值比B药大

/ LD50 / LD5 / ED50
/ ED50 E ED95/ ED5
2.药品的安全范畴是指
A.LD50/ED50 B.ED50/LD50
C.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畴
D.ED95与LD5 之间的距离 E.LD95与ED5之间的距离
2.服用催眠量的巴比妥类药次晨出现的宿醉现象是(D)
A.副作用 B.毒性反映 C.变态反映
D.后遗效应 E.特异质反映
2.少数病人对某些药品的反映特别敏感,极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称为(C)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高敏性
D.特异质反映 E.耐受性
3.可靠安全系数是
A.LD50/ED50 B.ED50/LD50 C.LD5/ED95
D.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畴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的范畴
3.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引发的口干属于
A.副作用 B.毒性反映 C.过敏反映
D.成瘾性 E.后遗效应
3.服用巴比妥类药催眠时,次日出现乏力、困倦属于
A.副作用 B.毒性反映 C.过敏反映
D.成瘾性 E.后遗效应
3.长久应用链霉素造成的耳聋属于
A.副作用 B.毒性反映 C.过敏反映
D.成瘾性 E.后遗效应
3.长久应用受体拮抗药,能够使体内对应的受体数目增多,称为
A.受体向上调节 B、受体向下调节 C、耐受性
D.高敏性 E、部分受体激动药



,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剂作用

3.竞争性拮抗剂
A.亲和力及内在活性都强
B.含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
C.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无关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受体不可逆性结合
E.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激动剂竞争相似受体
3.非竞争性拮抗剂
A.亲和力及内在活性都强
B.含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
C.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无关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受体不可逆性结合
E.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激动剂竞争相似受体

B Ca2+ D 磷脂酰肌醇
3.男孩,3岁时曾因食用新鲜蚕豆,小便呈酱油色,诊疗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少”(蚕豆病)。今使用磺胺甲噁唑后发生溶血反映,此反映与哪项因素有关
A.年纪 B.遗传 C.病理因素 D.过敏体质 E.毒性反映
3.病人王某,因高热,医生予以阿司匹林退热。此治疗为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局部作用
D.防止作用 E.以上均不是
3.张某,男,35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炎入院,,第二天病人皮肤出现药疹、瘙痒。该病人出现何种不良反映
A.副作用 B.急性中毒 C.继发反映
D.药品过敏 E.特异质反映
3.王某,女,43岁,患肺结核,医生予以抗结核药品链霉素治疗,用药一种月后病人出现了耳鸣,继而听力丧失。这是患者出现了
A.副作用 B.继发反映 C.后遗作用
D.变态反映 E.毒性反映
3.刘某,女,41岁,患胃溃疡数年,近来发作加剧,伴有反酸,医生予以抗酸药氢氧化铝口服以中和胃酸,这种药品治疗是
A.选择作用 B.局部作用 C.吸取作用
D.防止作用 E.对因治疗
3.某男47岁,因患“荨麻疹”,睡前服用苯海拉明,次晨出现头晕、嗜睡等,此现象是
A.过敏反映 B.毒性反映 C.后遗效应
D.继发反映 E.特异质反映
3.某患者欲做肠道镜检,之前医生嘱其口服硫酸镁用来导泻。此作用是
A.吸取作用 B.选择作用 C.防止作用
D.局部作用 E.以上均不是
3.口服抗酸药中和胃酸的作用是
A.局部作用 B.吸取作用 C.兴奋作用
D.防止作用 E.间接作用
3.尼可刹米引发的呼吸加紧是
A.局部作用 B.副作用 C.兴奋作用
D.防止作用 E.间接作用
题型:名词解释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二节 药品效应动力学
1. 局部作用
——药品在给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2. 吸取作用
——又称全身作用,是药品在吸取入血后来产生的作用。
2. 选择作用
——吸取入血后的药品重要对某个(些)组织、器官作用明显,对其它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药品对某个(些)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作用是相对的,选择性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2. 不良反映
—— 不符合用药目的反而给病人带来危害的药品作用,涉及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映、继发反映、后遗作用、特异质反映等。
2. 副作用
——在治疗剂量下,合格药品在正常给药对机体的轻度损害。源于药品的选择性不高,具体体现随用药目的而不同。
2. 毒性作用
——过量(或病人高度敏感)、过久用药,药品对机体的严重损害。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常体现为药理作用的延伸或加重,也涉及致癌、致畸胎、致基因突变。
2. 变态反映
——过敏体质者在重复使用某药时,因病理性免疫反映造成的损害,可能体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粒细胞减少、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2. 继发反映
——又称治疗矛盾,是由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2. 后遗作用
——停药后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下列时,残留的药理作用引发的不良后果。
2. 受体激动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的药品。
受体拮抗药
——与受体只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的药品。

——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药品剂量范畴,能够体现药品安全性的大小,该范畴越大,药品的安全性越好。

——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是体现药品安全性的指标,该值越大,药品的安全性越好。

——又称效价强度,是药品引发某作用所需要的剂量。反映药品与效应器的亲和力大小。亲和力越小,药品的作用越强。

——是药品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反映药品的内在活性。效能越大,药品的作用越强。
题型:单选题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三节 药品代谢动力学





,使活性增加
,血药浓度升高
,药效下降



1.药品被吸取入血之前于用药局部呈现的作用称为
A.局部作用 B.吸取作用 C.选择作用
D.防治作用 E.不良反映
,按t1/2间隔时间给药,达成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

,一次服药后大概经几小时体内药品基本消除

,上午9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00mg/L, mg/L,这种药品的半衰期为

,决定药品作用的





(首过)消除是指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