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光的折射
枣庄市第四十七中学李侠 **********
教材分析:
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在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光的折射(这点让学生了解即可)。二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应该重点实施探究)。最后由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值得关注)。
学生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前面学过光的反射规律,所以学生对折射规律的探究多少带有方向性,只要有巧妙的引导,折射规律内容的取得应该并不难。但对于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可从人眼看到物体的原因出发,作出光路加以说明,以利于学生分析眼睛错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或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以及光从玻璃(或水)中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的偏折规律。
知道在光的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让学生由惊奇到好奇,进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探究、问题启发、师生互动、顺势引导
实验器材:
光具盘、激光灯、梯形和圆形玻璃砖、透明水槽、水、纸杯若干(每组两只)、铅笔
教学与探究:
创设情景:
互动1 由成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激起疑问:是不是亲眼所见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呢?然后通过几个实验:(1)、将一支粉笔放于玻璃砖后;(2)、将铅笔斜着放入水中;(3)、两只相同的口杯,将一只倒入水(学生分组做)。让学生回答看到的情景(1、错位了吗?2、断了吗?3、深浅变化了吗?),并判断其真实性。
(生发疑问,引起好奇心,激起求知欲)
二、新课引入:
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还是它欺骗了我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光的折射(板书课题),同学们就会对它有一个公正的评判了。
新课探究: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
师: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不同种介质中呢?是直线传播?还是曲线传播?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探究?
互动2 教师出示提供的器材(水、半圆形梯形玻璃砖、激光灯、光具盘,),让学生先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讨论,实施实验探究。(最好引导学生用玻璃做实验,比较明显,可事先把圆形玻璃安在光具盘上)
实验探究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传播方向会怎样?
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作演示实验,其它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1、光从什么介质斜射入什么介质?传播方向怎样?
2、若反过来,让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则传播方向如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给光的折射下定义。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给“斜射入”三个字作上标记,启发学生思考与“射入”有何不同?若不斜射入会怎么样?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得出结论:若垂直射入,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指出这也是属于折射,折射定义严格来讲,是当光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