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干扰素类药物的研究
摘要:干扰素是介导在对病毒感染、调节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分化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在现代的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应用过程中,干扰素的作用逐渐被了解,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概述了干扰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学效应、生产技术、药物设计及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干扰素,生物技术,药物设计,药物分析
Abstract: Interferon is a kind of cytokin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rus infection, regulate immune function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biotech drug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 role of interferon is gradually understood, and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iological effect,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drug designning and analysis research of interferon drug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
Keywords: interfer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drug analysis, drug design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是真核细胞对病毒感染和其他生物学诱导物反应时生成的天然的蛋白和糖蛋白家族。干扰素介导在对病毒感染和其他生物学诱导物反应中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干扰素类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不断加深,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应用。
干扰素类药物的生物学效应
干扰素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启动的[1]。不同的干扰素各自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复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瀑布反应,激发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过级联反应改变某些干扰素敏感基因的转录,从而发挥各自的生物学效应,如诱导细胞对病毒攻击产生耐受性、调节绝大多数免疫功能、调节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某些动物细胞早期胚胎发育。
基于这些生物学效应,干扰素类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①增强抵御感染源(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等)的免疫应答[2];②治疗某些自身免疫疾病;③治疗肿瘤。不同干扰素的治疗效应不同,干扰素-α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慢性髓性白血病、膀胱癌等,干扰素-β可治疗各类结石、生殖疣等,干扰素-γ可用于慢性肉芽肿、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④在动物临床方面,干扰素类药物可用于动物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的防治。
干扰素类药物生产的生物技术
干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早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干扰素主要是从人血中分离纯化获得的。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临床上只能使用人源干扰素,且由于人体内干扰素的含量极少,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