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
普陀区工作站
工商和会计专业
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讲授、案例分析(8次课)
实时BBS(一次课)
考核方法
形成性考核方式变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不变,但是平时成绩的比例改变了:面授20%,平时记分作业(限时)占40%,模拟金融交易占40%。期末考试占80%,由中央电大出题。
各班分组情况见网上,学入总成绩。
交易4个品种(股票、外汇实盘和保证金交易、期货),交易10次以上成绩有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记入成绩。亏了70分,赚了一点85分,大于10%的记100分。
主要学习内容
根据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本教材按照历史的和逻辑的顺序分为22章来阐述,按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7个单元。
第一篇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主要阐述了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等问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
主要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对货币制度的三种类型: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安排与演变进行了描述。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主要讨论了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等问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货币的出现和货币形式的演进
第二节: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和计量
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假说
中国:先王制币说,司马迁的观点
西方经济论中的货币起源说:
(1)创造发明说
(2)便于交换说
(3)保存财富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产物?
逻辑顺序: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货币形式的演进
一、
涵义: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以实物开始,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
二、实物货币
涵义: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
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
实物货币的局限性
三、金属货币
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
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