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顺其自然教会学生口语交际.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顺其自然教会学生口语交际.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顺其自然教会学生口语交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顺其自然教会学生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所说的与读、写能力并行的听、说能力得到有效的整合。这种整合的努力肇始于2000年公布的修订版大纲,在当时已经采用了“口语交际”的说法,不过在表述时仍然将听、说分开处理。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趋明确,它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惯。因此,要打好“口语交际”这场仗,就应该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做个乐于赏识的领军人——教师
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孩子摔到了,会哭着找妈妈,遇到高兴的事会滔滔不绝地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是可亲的,是可以信任的。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可爱的、聪明的。如果在班级中约有一半的孩子不大主动发言,这也就无从达到“交际”要求了。学生敢于、乐于表达的前提是心灵的安全和平等。因此,教师要让孩子“敞开心扉”,在教学中就要具备
“乐于赏识的好母亲素质”。首先要像妈妈一样“目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把学生放在心上。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每一项需求。其次是像母亲一样真心实意地喜欢孩子、关心孩子、欣赏孩子,面对学生能有真情实意,而不是表里不一。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在安全而温情的空气中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记得开学的前几天,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与刚入学的新生之间并不熟悉,需要通过自我介绍,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第一次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的契机。我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话语对他们:“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姓黄。你们该叫我什么呀?”“黄老师好!”学生高兴地回答,有了这个令人兴奋的开始。我紧接着鼓励每个孩子简单地介绍自己。有的学生声音很小;有的犹豫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有的在别人说的时候不认真听,甚至东张西望……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理解的。随后我用亲切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应注意的问题。如:说话的声音要洪亮,要让别人听清楚你说的是什么;别人在说的过程中要仔细听,这是对人家的尊重,是一种美德等。通过这次的交流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缩短了许多,彼此不再陌生,学生喜欢和我接近,我顺利的迈出了第一步。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同样,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对于老师来说,缺少的只是发现孩子可爱的心灵。”赏识孩子首先要信任孩子,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这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就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生就能敢于说且乐于说了。
二、照顾好“口语交际”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多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