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译者的说明
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名誉总干事、前上海市长汪道涵同志交
给我们这本美国刚出版的新书《展望九十年代的美国》
( ),这是美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斯坦福大
学胡佛研究所于年组织撰写的著作。参加撰文的均为当今美国学术界的
权威学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包括四位前任总统,他们就美国的发展提出了独
到的见解。该研究所于年代初也曾组织撰写了对年代美国的思考,引
起世界各国的注目。这本书也同样以其强大的作者阵容和广泛的思想指导性
而为各国所关注。
本书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美国政治、经济、国防、社会、文化、教育
等一切重大领域。全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
全。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分别就世界各大区域及重要国家的政治、经济
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美国在这些地区、国家所应采取的政策。第二部分
是与美国有关的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如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市场经济的
发展与完善,技术革命与社会制度和国际格局的关系,金融援助、贸易等经
济手段对国家安全的作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美国的对策等。第三部分
是美国的国内政策与国家目标,着重分析美国的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社
会保障、教育改革、人口政策、法律制度、以及美国的城市发展问题,几乎
囊括了当前美国所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第四部分是有关美国未来发展的深
远思考,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作了有深度的分析,特别是对新资本主义、
计划与市场、国际稳定、民主政治、美国政策制定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侧面
的探讨,反思了年代以来影响美国政策制定的各种思潮,为年代美国
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思想基础。
这本书主要反映了美国保守派的思想观点,堪称聚其学术界之精华,集
其政策思想之大成,不但是研究美国问题的学者必读书,也是研究国际问题
的学者专家以及一切关心世界时事的人士的重要参考书。
汪道涵同志希望我们尽早将此书译成中文介绍给有关研究者作参考。在
各方面的支持下。本书很诀译毕并拟由某出版社出版,但后来因故未成。此
后一年来,世界经历了苏联东欧的剧烈动荡、海湾战争的冲击以及德国统一、
欧洲力量重组等巨大的变动,国际新秩序的重建已成迫在眉睫的大事,世界
各国都在为此努力并谋求对本国有利的地位。我们重阅此书,仍然深感其中
绝大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的研究和决策工作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对于理解在
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保守思潮,洞察美国的全球战略,分析美国的政策走向,
以及了解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都有着极其独特的价值。承蒙中国社会科学
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该社张星同志的大力支持,我们将此书重新加以编
译,删去了附录和注释,摘取书中的精华部分。编成这本缩译本,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书中作者所持的立场与我们截然不同,对其中的论点,我们相信读者自
有批判鉴别的能力。
参加本书编译工作的有(按姓氏笔划排列):王志平、王寅通、王建华、
加强、朱达、庄凤鸣、李燕、陈余德、陈建勋、周瑞庆、吴伟卿、林益彬、
金芳、张建、贺晓琴、姚勤、徐本豪、奚方、凌宏恩、银红雨、傅念祖、潘
明、潘德洪。译文由王志平、王寅通、贾继锋校正,最后由贾继锋负责统稿。
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参加本书工作的同志及支持我们工作的出版社表示诚挚的
谢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一九九一年四月
第一部分: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
一个崭新的美国
理查德·尼克松
同多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查尔斯·戴高乐具有先知的天赋。他比别
人更早就看出希特勒上台所造成的危险,摩托化部队的可畏潜力, 年
战败并蒙受耻辱的法国将以胜利者一方从战争中复兴的可能性。年在对
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时,他以高度的洞察力注视着美国政治。年总统选
举前几个月,他就告诉我:“我并不想干预美国政治,但我对总统候选人的
忠告是为‘一个新美国’而进行竟选。”他的话非常正确。作为副总统,我
没有去利用这个忠告,似乎这样做会否认文森豪威尔总统的权威。然而约
翰·肯尼迪却大谈这一主题,所以他胜利了。
年,我向总统候选人提出了同样的忠告。就象艾森豪威尔总统一
样,罗纳德·里根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名的总统,美国人民一直支持他的领导。
他们为今天的美国在国际上挺然而立,在国内享有一个长期的增长和繁荣而
高兴,他们敬佩总统恢复世界对美国的尊重和美国尊崇爱国主义的方略。但
是美国人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功。一个竟选者如果试图仿效罗纳德·里根总
统,而且仅仅允诺把他们的政策继续下去,那他就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建
立新美国的号召深深地拨动了美静年代与生
气勃勃的变动年代之间的相互交替。但是,比之于现实,平静总是更为表面
的现象,有个永不安宁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