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12篇).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12篇).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7/12/12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12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
①EK?EP?EK'?EP',系统中初末状态机械能总和相等,且初末状态必须用同一零势能计算势能。
②?EK??EP,系统重力势能减少(增加)多少,动能就增加(减少)多少。③?EA增??EB减,系统中A部分增加(减少)多少,B部分就减少(增加)多少。
:①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 ②进行受力分析;
③分析各力做功的情况,明确守恒条件;

④选择零势能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必须用同一零势能计算势能); ⑤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 :
①从做功角度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系的受力情况,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对物体或物体系做功,则物体或物体系机械能守恒;
②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判断: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
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E初?E末或?E增??E减。
: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对应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
①转化:同一系统中,A增必定存在B减,且增减量相等;
②转移:两个物体A、B,只要A的某种能量增加,B的某种能量一定减少,且增减量相等。
:①分清有哪几种形式的能在变化;
②分别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或列出最初的能量E初和最终的能量E末的表达式;
③根据E初?E末或?E增??E减列等式求解。
§7-5 综合:各种力做功的计算& 功能关系
一、各种力做功的计算问题
:
(1)运用公式W=Flcosθ:使用此式时需找对真正做功的力F和它发生的位移lcosθ。注意:用此式计算只能计算恒力做功。(2)多个恒力的做功求解:

①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F合lcosθ计算功。注意θ应是合外力与位移l间的夹角。
②分别求出各个外力做的功:W1=F1lcosθ1,W2=F2lcosθ2…再求出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W总=W1+W2+…。
(物理八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1)等值法:若某一变力做的功和某一恒力做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做的功,求出
该变力做的功。恒力做功用计算。
(2)功率法:若功率恒定,可根据W=Pt求变力做的功。(3)动能定理法:根据W=ΔEK计算。
(4)功能分析法:某种功与某种能对应,可根据相应能的变化求对应的力做的功。
(5)平均力法: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随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可用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公式为W?Flcos?。
(6)图像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力是变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而大小随时间变化,我们可作出该力随位移变化的图像。如图,那么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
(7)极限法(极端法):将所求的物理量推向极大或极小推断出现的情况,此方法适用于选择题中。
(8)微元法:将一个过程分解成无数段极小的过程,即整个过程是由小过程组合而成,先分析小过程,从而引向总过程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1)做功特点:

①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
②在相互存在的静摩擦力的系统中,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做正功,另一个做负功,且功的代数和为0。
③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转移的过程,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摩擦力做的功与产生内能的关系:

①滑动摩擦力做的功为负值,在数值上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W滑=-fs相对。②滑动摩擦力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存在相互摩擦力的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滑动摩擦力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系统内产生的内能,即W滑=-ΔE。
二、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的能量变化相对应。 :
①合外力做的功(所有外力做的功)?动能变化量;②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变化量;
③弹簧弹力做的功?弹性势能变化量;④外力(除重力、弹簧弹力)做的功?机械能变化量: ⑤弹簧弹力、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