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探讨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探讨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朱新明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到技术?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加强机械加工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工作过程;双师型
2015年的全强调,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那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则肩负着定向培养机械专业能手的重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有以下思考:
一、把握好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
中职学生普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苦恼的,枯燥的理论只能让他们对学习更加疏远。他们更愿意从简单的动手实作开始,特别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他们自己动手车削出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轴类零件,他们也会信心倍增,从而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课程的设置必须与专业高度统一,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编写教材是实现机械加工技术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没有好的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教学。如果目前尚未见到符合需要的教材,我们就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各自的师资、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组合起来,并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不能把理论教学课时和实习教学课时简单地相加,而是要综合考虑教学方式、教材处理,设备数量、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将课程内容分解给多个教师先进行演练,然后确定合适的教学时间。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来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按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二)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不可以分割的
传统的课程体系分两大部分:一是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公差》等。二是专业主干课: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特种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而且,上理论课的是一位老师,上实训课的又是另外一位老师。学生在适应老师上,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用这个老师的理论去解决那个老师的实践,又用这个老师的实践去验证那个老师的理论,相信中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按照机械加工专业的特点,适当拓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优化和整合,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学习。根据专业的特点,重点介绍些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机械加工的能力,以适应岗位的需要。
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感兴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