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
了解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
学习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齿的生理
牙齿的外观:
外部观察牙齿分为牙冠、牙颈、牙根、根尖。
牙齿的结构:
牙釉质:半透明、白色、最坚硬
牙本质:淡黄色、比牙釉质柔软,含有大量的牙本质小管
牙骨质:颜色淡黄,很薄
牙髓:血管、神经、淋巴
牙周组织:
牙周膜、牙龈、牙槽骨
牙齿的发育与萌出特点
牙齿的形成与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牙齿要经过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三个阶段。
牙齿生理性萌出的特点是:
每个牙齿萌出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牙齿萌出有一定顺序;左右两侧同名牙是成对萌出的。萌出的顺序与牙齿的排列有密切关系。
乳牙的萌出与结构
乳牙的数量:共20颗,分上下,左右各5颗。
乳牙的命名:按前到后顺序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乳牙的特点:
体积小,乳白色,牙冠短而宽
宽冠窄根,根冠分明
硬度比恒牙小
乳牙牙根分叉大,根管宽大
恒牙的萌出与结构
恒牙的数量:
正常人的恒牙有28~32颗。
恒牙的命名:
由前往后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年轻恒牙的特点:
牙齿的形态清晰,自洁性比成熟恒牙弱
钙化程度低,易患龋
抗感染能力强,恢复力强
根尖孔大,血运丰富
牙根会继续发育
口腔内的疾病------龋病
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多发疾病,对人类的口腔健康危害很大。
龋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由浅入深的感染疾病,有时发展很慢,有时发展很快,龋病最终会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甚至会引起牙槽骨或颌骨炎症。
龋病的病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细菌、饮食、唾液、牙齿结构和时间。
口腔内的疾病------牙周病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
可有疼痛,溢脓,口臭等并发症状。可以引起牙周脓肿、牙齿松动,最终牙齿脱落等严重的症状。
如果牙周病慢性炎症其反复发作渐进性发展,则会造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的缺失。
口腔内的疾病------牙齿的外伤
牙外伤包括急性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有牙周膜损伤、牙脱位、牙体硬组织损伤和牙折。慢性损伤有牙磨损、磨牙症、楔状缺损、酸蚀症、牙隐裂等。牙急性损伤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还可并发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如伴有唇、颊、舌、颈部及鼻外伤;牙外伤牵涉面很广,计有牙本身外伤(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髓外伤),还有牙周膜、牙槽骨的外伤、牙全脱位等。
牙折,是指牙齿受到急剧的机械外力作用造成的牙齿折断。多见于上前牙,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常伴有牙槽突骨折。临床上常根据其折断的位置而分为:冠折、根折、冠根联合牙折,乳牙损伤。
牙折
口腔内疾病的防治
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我国是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龋是有困难的。但近年来,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
预防龋齿要防治结合,既控制新龋发生,又要早发现、早治疗。
口腔内疾病的防治
⒌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2分钟,刷牙时的力气不能用得过大。
⒍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仅起不到护齿的作用,还会给口腔和牙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⒎选择正确的口腔护理产品。口腔专家建议广大市民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选择采用高档硅磨料作为磨擦剂的产品,因为粗糙磨擦剂会造成牙齿磨损乃至楔状缺损等严重口腔问题。
⒏定期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