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李志厚
1
超越平庸, 追求卓越
引言
一、为什么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四、教师校本学习的研究案例
三、教师校本学习研究
2
引言
As William Arthur Ward put it:
The mediocre teacher tells.
The good teacher explains.
The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
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
.
3
.
一位美庸的老师传达知识,好的老师解释知识,优秀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美) William Arthur Ward
* 与大家共勉!
4
在深圳一间学校讨论“教师专业发展与其校本学习的关系”
话题的时候,这段文字对教师们的刺激最大,甚至引起
激烈的质疑、反感、抵触以及不可思议的对话。
这些老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让家长满意,让学校放心,对教育局有交代。可是对照这句话,换来的却是平庸的教师,当然心有不甘,甚至感到是一种侮辱,直接就说难以共勉。
5
我的思考:
为什么教师们对这段话反应如此强烈?
为什么东西方对好老师的评价如此不同?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改当中, 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保留什么?
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为一线的老师做些什么?
……
.
6
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引言
一、为什么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四、教师校本学习的研究案例
三、教师校本学习研究
7
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为师之艰
教学之困
创新之难
8
为师之艰
既要工作,又要学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既要懂专业,又要懂学生,还要懂教学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学记》)
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要遵循个体发展规律
(既要“化民成俗”“建国君民”,又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学记》)
既要考虑课堂、学校的条件,又要估计家庭、社区影响(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预防、及时、循序、互学)
既要联系儿童先前知识,又要为他们未来着想
9
教学之困
教学是变化常新的工作
(时代、目标、课程、学生、教材、同行、自己……随之而变)
教学是互相学习的工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如果一个企业,创新〈变化=死亡的话,那么一个学校,创新〈变化=落后
教学是依靠课堂,超越课堂的工作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也就是说,学校教学既要注重规定时间的正常上课,又要课外的作业。在学习期间努力进修,休息时间尽兴摆弄杂艺,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