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与信息公开.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与信息公开.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7/12/13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与信息公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与信息公开
李卫华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慈善组织以公众的普遍参与和信任为运行基础, 其运转逻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实现社会公益为价值目标。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活动信息等都属于公共信息, 都应当向所有社会成员公开, 而不是仅仅向捐赠人公开, 即社会公众与慈善组织具有信息公开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公众应当享有对慈善组织的信息请求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理解慈善组织的公益性, 并促进慈善组织的健康运行。因而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最重要的是可得性, 即公众可以很便捷地获悉这些信息, 并且很轻松地通过这些信息判断该组织的公益性, 而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负有监管职责。
关键词:
慈善组织; 信息公开; 公益性; 公共责任; 可得性;
作者简介:李卫华(1971—) , 女, 山东菏泽人, 法学博士, 博士后, 教授, 从事公众参与、法治政府、行民交叉诉讼研究。
收稿日期:2017-06-19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党的工作作风与党群关系研究”(13ZD009) 之子课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法治分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法治视阈中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研究”(14BDJ040) 阶段性成果
Received: 2017-06-19
近年来, 不断涌现的慈善门事件, 如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中华慈善总会的“尚德诈捐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中非希望工程”等, 逐渐触及人们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底线。面对公众质疑和公信力的急剧降低, 慈善组织最好的回应只能是信息公开, 即最大程度地公开捐赠信息、财务信息与活动信息等慈善信息。通过信息公开来化解公众质疑, 回报捐赠人的善举, 当然也更好地弘扬慈善的公益理念。
一、慈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公共责任
慈善在英文中有两个对应的词:一个是“philanthropy”, 由两个希腊语词根构成。词根“phil”意为“love”、爱, 词根“anthrop”意为“人”;再加上名词后缀“y”, “philanthropy”的原意就是“人的爱”。另一个是英文词汇“charity”, 该词源于拉丁文, 本意也是“爱”“给予”的意思。这与汉语中慈善的意思是一致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慈善”一词的注解是:“慈, 爱也”, “善, 吉也”;《现代汉语词典》对“慈善”的解释是:“对人关怀, 富有同情心”[1]。
在西方, 慈善是人们向善的责任和精神寄托, 也是人们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慈善思想根源于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观念。人生而有罪, 每个人都要用一生的劳作和对他人的博爱为自己赎罪, 以求死后灵魂得到安宁并升入天堂。在我国,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仁善”。孔子期盼“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言”(《礼记·礼运》) 的大同世界;孟子则向往“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 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 的和谐社会。实际上, 中国传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与西方的“爱人如己”“十一奉献”情怀, 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意即,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向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慈善责任的实施主体方面, 我国和西方稍有不同。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 慈善事业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和组织性, 包含慈善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对社会财富和资源进行再分配的第三部门, 也成为西方社会公共治理的主体。以美国为例, , 资产总额约5 506亿美元;各类非营利机构(包括慈善服务机构) 约170万个, 总资产占美国经济的5%[2]。而在我国, 由于长期的“强国家、弱社会”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慈善组织的发展, 慈善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弱, 主要是由政府担负推动慈善发展的重任。这种传统自古有之, 据《周礼·地官》记载, 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 以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 二曰养老, 三曰振(赈) 穷, 四曰恤贫, 五曰宽疾, 六曰安富”, 即关爱儿童、老有所养、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安抚富人, 这些内容恰恰正是现代慈善概念的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转型, 贫富分化、城乡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