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报告人姓名:
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所):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与要求
,报告人应向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提供一定数量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实物,具体数量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等。文科不得少于5000字,理科不得少于3000字。
。
。
,由学院留存并作为毕业审核材料之一。
。
,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在国外,评估基金业绩及投资绩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由来己久。美国三位经济学家Sharpe,Linter和Mossin在各自对资本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拟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这是基于资产风险——期望收益均衡基础上的定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比较适用的投资基金业绩评估方法被分别提出并逐步得到完善。
美国财务学者Treyno首先提出一种考虑风险因素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Sharp认为管理较好的投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接近于系统风险,而管理不善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因非系统风险不等而相差很远,因此,他提出用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评价基金的业绩,称为“夏普指数".Jensen,利用CAPM的原理,通过比较评价期的实际收益和由CAPM推算得出的预期收益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提出了以CAPM为基础,(1966)首次对基金经理实际选择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他们分析了实际选择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形,并认为最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下这种情形:即假设基金经理在行情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逐渐调整其证券组合。Treynor和Mazuy据此情形引入一个二项式进行回归分析(),对一些共同基金的数据进行了评估,但几乎没有找到任何基金经理把握市场时机的证据。
20世纪六七年代的基金业绩评价主要从基金的整体业绩进行研究,80年代初,众多学者开始把基金业绩分解为证券选择能力(Stock Selectivity)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Market Timing)对基金业绩及基金经理的能力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Merton(1981)发展了一种评价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非参数检验理论模型,补充Treynor和Mazuy非线性CAPM模型的检验方法。但受到Roll(1979),Grinblatt,Mark和Titman(1989)等学者的批评,其批评意见主要针对基准组合的选择问题和CAPM假设的有效性两个方面。Grinblatt和Titman(1989)另辟蹊径,提出了用基金以前周期作为基准组合来衡量基金投资业绩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之前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在选择基准组合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