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文化建设
一、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学校文化?
(一)从质量说起
1.“第十名现象”
“第十名现象”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发现的一个教育现象,意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中小学时期的尖子生会逐渐“淡出”优胜行列,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这种潜能和创造力也影响到了他们各自的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反而会做出较尖子生更大的成就。
2. 质量和教育质量
(1)质量即顾客满意
质量是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戴明)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克劳士比)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fitness for use),而所谓合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朱兰)
质量是指向我们的消费者提供能持久满足他们需要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美国波音公司)
质量即顾客满意(IBM公司)
当讨论教育质量时,人们期望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在认知领域。人们期望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使学生能恰当地欣赏民族文化,行为受道德的和审美的价值观指导,从而成为负责的、合作的、参与的和独立的公民。 ——胡森《论教育质量》
(2)质量是一种持续的改进或提高
在追寻质量的竞赛中没有终点(美国施乐公司)
质量的第一层次是指用户共同基本需求上的一致认可;
质量的第二层次是指质量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客户满意”。;
质量的第三层次是指通过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使新产品或服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新质量,它和“令用户愉悦”的意思是相同的。(北京中航科创质量技术开发中心)
英国标准协会(BSI)在为学校申请ISO9000国际标准体系资格认证的“指南”中,对教育领域中的产品所作的如下界说,即产品是“指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知识、理解力和个人发展不断地得到提高”。这种“不断地得到提高”所要求的,就是学校必须坚持以追求教育质量为目标,强调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强调教育的不断“增值”(value-added)。
(3)质量适用于产品、过程和环境
(1)质量在于满足或超过消费者的期望;
(2)质量适用于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
(3)质量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戈德茨和戴维斯:《全面质量导论》
学校的质量是个复杂的概念,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含义,即学校的声望等级,可得到的资源,学生成果和学生天赋的发展和增值。
——埃斯丁
(4)学校之“才”
★学校是一个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基础的地方
★教育是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学校要为为学生提供一种大气、包容、严谨和追求卓越的成长环境
(二)质量的获得方式
1. 以结果检验质量
人们主要依靠质量检验的手段,通过对产品进行事后检验来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
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专职负责生产,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