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机械工程 汽车类 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7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工程 汽车类 论文.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16 文件大小:1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工程 汽车类 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色环保汽车的发展
系别: 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 贾建豪
专业班级: 07级汽检四班
学号: 071340430
指导教师: 付东军
2009 年 12 月 5 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日期: 年月日
摘要
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终方向。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相对较长的过程,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已逐渐明晰:在起步期对各种电动汽车技术方向进行探索;在过渡期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成熟期的最终发展目标;各阶段的发展重点都是以乘用车为代表的中小型车辆。国内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渐趋完善,已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纯电动汽车技术日趋成熟,已在特定区域开始推广应用。
关键词: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录
摘要 2
目录 4
第1章绪论 5
概述 5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5
第2章国内的研究形势 6
(一)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7
(二)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8
第2章新能源技术 10
概述 10
10
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状况 10
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的看法 11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绪论
概述
总结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探讨了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将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阶段划分为示范应用期和推广成熟期,分析了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 指出了需要开展研究的技术重点和方向。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目前,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燃油汽车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担忧。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紧张、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电动汽车是以电池或超级电容为动力源,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状态和车辆驱动原理,电动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3 种类型,此外,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出现了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
第2章国内的研究形势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保形势,许多国家制定了减少对石油依赖性的能源战略要保持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能源,对汽车动力总成本进行一场革命各国更加重视可替代内燃机的动力系统研发在众多的技术方案中,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简单不依赖燃料效率高行驶中零排放优势,使电动汽车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陆路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 21 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也不例外,发展电动汽车是新兴产业,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给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赶超发达国家的最佳机会因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军者
在国内,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一些独特的优势:
中国具有实现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后发优势能源的多元化排放的洁净化将会推动节能型汽车的发展尽管发达国家均大力推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惯一时难以改变,实施转型的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普及率相对较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型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第三,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