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日本鬼怪文化简析
妖怪列岛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妖怪”一词,在江户时代才由中国传入日本,在此之前,日语里皆以“化物”或“物怪”称之。
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
日本因相传境内生活着600多种妖怪而被形象地冠以“妖怪列岛”之称,日本境内的妖怪有确切研究资料记载的就已多达两三百种。
日本鬼怪文化产生的原因
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
远古洪荒时代,人们的生存空间狭小,白天,必须面对野兽环伺、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原野;每当夜幕降临,无边无际的黑暗又将人们吞没。人们在种种未知中,对抗着隐藏于自然界背后看不见的神秘力量。这一外在条件的促发,孕育了妖怪传说滋长的先天环境。
日本是一个多山面海的国家,地理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对于大自然破坏与创造力量的恐惧,弱小的人类必然产生敬畏之心。
日本鬼怪文化发展史
早期的原始神话和怪谈,伴随着先民质朴的生活,显得率真、坦荡,并无机巧与花样百出。绵延进入封建时代后,日本的社会型态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乡农野老们闲暇之余,围坐在田间地头,将祖辈留下来的幻想传说当成枯燥生活的调剂品,各自在口头进行着添油加醋的再创作,一个个糅合着泥土韵味的民间故事就这样生成了。妖怪的主题自然是其中的大热门。人们尝试着,以各种妖怪的想像,来解读未知的事物,把不可解的现象加以合理化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一个高层外表文治、和平,而内部却充满了肮脏的贵族权力斗争的时代。由于当时公家统治的无能,造成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痛苦。
再加上当时日本京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大地震、大火、洪灾等情形不断涌现,因此人心惶惶,鬼神之乱甚嚣尘上,不仅上位者言之凿凿,连百姓间也流行起来。
因此,平安时代可谓是鬼怪文化的鼎盛时期,鬼怪从此由单纯的传说变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信仰。
文学作品
早期较成功的怪谈文学代表作,当属《今昔物语集》。这部平安朝末期的民间故事集,约成书于12世纪上半叶,总共三十一卷,包含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诸部。《今昔物语集》驳杂的内容不是面壁虚构,而是广泛采集自民间,这使得该书先天就具有了浓郁的亲民色彩,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鬼怪文化步入繁盛期,商业手工业繁荣,都市化发展很快,社会意识的转变影响了民俗风情。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
明治时期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引起了社会大变革。
社会风气开放,更多的外国政客文人进入日本,为日本带入新活力。
文学作品
明治时期的小泉八云(1850-1904)的《怪谈》被誉为近代日本怪谈小说的鼻祖。
《怪谈》是小泉在竭力领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后,创作出的最著名的作品。统共辑录了50个短篇故事,叙述方式和语境相当日本化,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大和气息。
明治时期,天才浮世绘画师河锅晓斋(1831-1889)成为妖怪画领域坐第一把交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