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居住区绿地
第二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第三节居住区绿地景观的构成
第四节居住区各类景观要素
的设计要点
第九章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绿地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那么,如何创造出人性化的宜人的住区景观呢?
第一节居住区绿地
一、绿地的作用与功能
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如果将住宅建筑比喻为居住区的主体与骨架,则绿地就是居住区的肌肤,起着保护和丰富居住环境的作用。
1、绿地的生态功能
(l)净化空气
(2)吸收有害气体-----“生物过滤器”、(3)滞尘降尘------------除尘器。
(4)杀菌能力
(5)净化水体和土壤
(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 “生物加湿器”,
2、绿地的物理功能
(1)隔声减噪----“绿色消声器”。
(2)隔热与防风
(3)防灾避灾
防御放射性污染,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对人的杀伤力。
3、绿地的美学功能
温馨自然、生机勃勃,激发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生活和审美情趣。
4、绿地的心理功能
绿色象征青春、活力与希望, 舒适,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与树木花草、山石流水等自然元素亲密接触。
5、绿地的经济功能
直接影响房价,绿化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房价比同地段一般住区的房价可高出20% - 50%。
2、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
医院、学校、影剧院等专门使用的绿地。
3、宅旁绿地
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及居民庭院绿地,
属于半私密空间或私密空间,是住宅空间的转折与过渡。
4、道路绿地
居住区道路两旁,为满足遮阴防晒、保护路面、美化街景等功能而设的绿地和行道树。
三、居住区绿地的指标
目前我国衡量居住区绿地的几个主要指标是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平米/人)、人均非公共绿地指标(平米/人)和绿化覆盖率(%)
规范中明确指出: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小区不小于1平米/人,。
其他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环境要求。
, 公顷,。